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府尹又道:“此间唯你我二人,你不必设防。”
这个问题太过犀利,即便是不设防,裴少淮也要好好斟酌才能应答,沉思半晌后,裴少淮言道:“军屯之策,利不在缓军饷之忧,而在于边疆建城,大批军户居于城中。”
意思是——朝廷实行军屯政策,最大的好处其实不是生产粮食,而在于建了城池、军屯,军户们像老百姓一样在当地生活。
张府尹听闻此话,眼睛亮了亮,继续听裴少淮解释。
“大庆子民,所到之处,即为疆土。”军户们在西北疆住下,就像是一株株草扎根在那里,稳稳地守住了疆土,裴少淮又道,“北虏喜好随水草迁徙,军屯之策在于稳、在于牢,可以抵御矣。”
张府尹微微颔首。
然则,接下来的话,才是裴少淮真正想说的,他言道:“然兵不贵多,贵于精,多而不精,只会给朝廷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军屯当中,军户长期苦于赋税,劳于田务,岂可称之为精兵强将?此乃其一。”
“其二,屯兵身份卑微,尚不如佃农,大量军士冒死出逃,其弊端可以窥见。”
“故此,朝廷急于解决饷粮之困,不断在军屯上押筹码,小子以为并非良策。”
随后,又以长城九边为例,江南、成都富饶为例,指出民富方能国强,层层递进。
裴少淮毕竟从异世而来,实在难以去苟同军屯之策的弊端。
他的话显然说进了张府尹的心里,只见张府尹望着裴少淮的神情,宛若是挖到了一颗明珠,欣喜不已。
张府尹问道:“此见解从何而来?”
裴少淮讪讪,终究还是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他只好掩饰道:“小子在家中,常常旁听父亲、夫子、姐夫等长辈探讨时策,耳濡目染,得了些见解……但从未实践过,都是纸上谈兵而已,让府尹大人见笑了。”
这番话还算说得过去。
“我之所见,与你略同。”张府尹说道,“你若是能秉此初心,耕读不辍,往后必定能有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