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徐家与裴家,姻亲、师徒、同门,层层关系叠在一起,岂容外人挑唆?
……
后面的三场考试,不知詹清远是何想法,没有再来参加。
半月之后,县试五场考试全部结束,依据前面四榜的成绩,县衙贴出最终的榜单——长案。裴少淮文章最佳,位居第一,即为县试案首,裴少津、徐言成紧随其后。
段夫子道:“四月的府试,可以继续参加矣,年中的院试,则还需再斟酌斟酌,你们年岁尚小,还是不要太过冒进为好,免得失了信心,得不偿失。”
三人县试名次不错,府试问题应该不大。但是院试,从二十岁到五六十岁,多的是老童生厚积薄发,要争一个秀才名头,难度陡然上升。
除了裴少淮借着“县试案首”的名头,大概率可以上榜以外,裴少津和徐言成未必可以。
所以段夫子才提议,府试之后,多积淀几年,再参加院试。
因三个小子忙着温习功课,备考府试,裴徐两家皆没有大办庆贺,也没有四处声张。
……
……
淮津两兄弟通过了县试,名次靠前,景川伯爵府里,因此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主要是逢玉轩那边。
裴若竹,竹姐儿,年已十四,是个十分要强的性子,棋琴书画,不敢说样样精通,至少是有模有样,与别家的女儿相比,不落下风。又跟着林氏学过看账管数,林氏试着让她管过几间铺子,皆没出过大差池。
年底时候,林氏忙不过来,还会叫她到账房里,一同梳理年账。
这样的性子,林氏回娘家与嫂子叙话时,都忍不住夸赞一声,道:“英儿她那三姐,性情、手段都是好的,只可惜是个庶出……我虽有心,却无力帮她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