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道:“爹娘也省得,孩儿为的不是荣华。”
“那你为的是甚么?”老太太追问道,见劝不住,不知是恼了还是急了,声音陡然重了几分,道,“甚么值得你抛家弃子,不顾妻母,非要去那荒糟之地……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老太太没敢说出不吉利的话,只得含泪咽了下去。
裴秉元无言以对。
三年国子监,尚能初一十五休沐归家,有甚么急事,一两个时辰也能赶回来。真去了玉冲县,官职在身,有所不便,恐怕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回。
裴秉元终是开口了,道:“为了争口气。”
从一路科考,到进入国子监,再到毕业为官,这一路,裴秉元的情绪敏感而复杂。
裴少淮已经开始读书,迈出了科考的第一步,他理解父亲——年已四十,不惑之年,多年来,一直看着身边人在前面领跑,如今终于到他开跑了,岂能忍得住不放手一搏?
争的就是这口气。
至于妻儿老小,兴许是他心头的羁绊,但并拦不住他。
对于这样的父亲,裴少淮并不好评价甚么,可以夸赞他有上进心,扑得下身子去吃苦,也可以怨他“甩手掌柜”,抛开家室,管顾不到。在这世道里,兴许裴秉元这样的,才是常态。
……
夜里,裴秉元回到林氏房里。
他见妻子只顾着替他掇拾明日要穿的学服,不声不响,主动道:“世珍,你若是怨我,想哭便哭出来罢,总比闷在心里不同我说话好。”
林氏顿住了,手里的衣裳落到地上,下一瞬,再也绷不住,扑在丈夫怀里,靠在他肩上呜呜哭出声来。
“这些年,你把这个家料理得这么好,产业生意撑起来了,英儿懂事,淮儿聪慧,都是你的功劳。”裴秉元轻拍林氏后背,哄道,“往后几年,又要辛苦你一个人操劳了,都是为夫自私,不能陪伴在你身边。”
玉冲县那样荒凉之地,裴秉元岂忍心把妻儿带上,叫他们一起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