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恒也是因为想造车,结果没挺住,现在都快破产了。
成功还是需要一些运气的,前世贾老板就失败了,但这个世界别人又成功了。
这谁说得准呢。
“我实在不想坑他啊,雷总名声还不错,他真投入巨资去搞新能源电动车,结果不久后我磁悬浮汽车出来,他们不得亏死。”陆行舟笑道。
“对了,乐斯汽车想合作别管他们,先晾着,我怀疑他们和我爷爷出事有关。”陆行舟说道。
卢立伟知道陆行舟爷爷现在还躺在医院,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两人讨论了一整天,都是未来公司如何发展的话题。
最终讨论得出结论,即便陆行舟将来磁悬浮汽车实验室方案做出来,想要量产还是需要找人合作。
卢立伟建议陆行舟把实验室做成贝尔实验室那种类型。
就是专门生产核心技术,然后通过授权或者控股的方式,影响整个产业发展。
固态电池第一代只能比现在市面上领先六倍性能,也可以交给比亚迪这样的生产厂生产。
另外造车可以联合度娘、化为、雷总一起做。
别让他们研究什么地上跑的新能源车了,秘密成立一个新的项目组,就是陆行舟研究的这套磁悬浮汽车项目。
不过暂时不用和他们说,等以后陆行舟把实验室技术拿出来。
再团结大家一起合作,让他们出力完成量产。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现在现有的公路体系上,增加无数磁场发生器。
这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卢立伟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比如真的实现陆行舟说的技术,公路上都使用了磁场发生器,让陆行舟的车子悬浮起来。
这绝对动了无数人的利益。
要是别人搞事情,破坏磁场发生器,岂不是很容易出交通事故。
磁悬浮汽车跑着跑着就从天上掉下来,车毁人亡!
这是陆行舟先前没考虑的问题,最终陆行舟觉得的确该联合很多公司一起做这件事。
趁着这次和大家谈合作,就可以先留个合作口子。
接下来几天,陆行舟依旧待在实验室推进磁悬浮汽车的技术。
卢立伟每天都有大量饭局。
因为全权代表陆行舟,和他吃饭的也都是各个公司的老总。
期间达成了很多合作意向,也有直接合作的。
比如固态电池技术就授权给了比亚迪代工,由陆行舟出技术,授权给比亚迪生产。
每块电池都收取一定的费用。
这个费用现在暂时没谈妥,因为不知道制造成本是多少。
反正不会低于百分之10。
为了陆行舟购买实验大楼,卢立伟还玩起预售的模式。
比如雷总的手机需要电池,那就先预交一大笔钱,算是定金,等电池出来后,就是提前预付的货款。
当然卢立伟也承诺,会在一年内供货。
手机电池卢立伟打算自己生产,这又和比亚迪达成了协议,对方要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这个手机固态电池生产厂能做起来。
比亚迪获得的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授权。
但这其实坑了别人,毕竟陆行舟的磁悬浮汽车一出来,新能源电动车估计都要滞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