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
那就是与公办学堂之中,大部分的开支都由朱由检的皇家国库以及当地衙门买单不同,这些民间私办的学堂那可是要赚钱的。
很多东西,一旦牵扯到赚钱,那势必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说最近就已经有东厂的廉政督查抓到了教育部一些官员的小把柄,不少地方的新式学堂颇有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明面上,那可都是正儿八经的新式学堂。
可要是将孩子送到这里,三天两头的那些学堂里的先生老师就会使唤孩子回家要钱。
教学没整明白多少,但是收钱那可是个顶个的手段花哨。
按理来说,哪怕是民间私办的新式学堂,那也是要经过教育部或者当地主管教育的衙门官员准许才能够开办出来的,并且在发手续的时候当地的官员那可是要实打实的上门去看看学生、看看老师、看看校舍环境。
各方面的条件,评估之后觉得差不多能够符合要求了,才准许其继续开办学堂。
不然,今天开办的学堂,明天就得关门歇业。
手续办完了,后面可不代表就此结束了,当地的州县官员也应该时不时的下去转上几圈。
了解一下孩童们在新学学堂之中能不能够学习到正经的新学知识。
一来二去的,也就能够保证这些民间自己办学的学堂内的教学质量不会出现太大的差错。
坏就坏在了收钱上面。
由于新学教育在大明可以说是个新鲜玩意,不少地方的孩童父母都愿意将自己家里的孩子送到这学堂之中。
可毕竟,由于不同的地区差异。
所以每一个地方的公办学堂,也就是朝廷设立的免费学堂的质量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比如说,在京城内。
那公办的学堂内部的先生老师,有时候都是一些地方上的大学院的老师亲自闲了出来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