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颍川太守升官,那自然是没问题的,自己还指望着这位神仙道长的丹药。她这些天来,日夜把玩,都没参透出来水晶球的玄妙。道长给她的鸭蛋粉也非世上的俗物,因此对道长的本领深信不疑。
那可是被洛阳的百姓成为“小仙长”的人。
何况,区区一个豫州刺史算得了什么。只要能救得了她们母子性命,保住皇儿的王位,就算是大将军,她也会给。
当夜,信鸽就将消息送回了阳翟。
荀澜惊讶于他们的效率之高,据戏志才所说,天子赐予的银印青绶已经快马加鞭在路上了。
这么快就跳了一级,成为了豫州刺史?荀澜有些许的不真实感。
毕竟全国一共就十三个州,他走马上任后可就成了十三分之一啊!
原本的豫州刺史是买官得来的。汉灵帝时买官有个特点,与其说是买官,不如说是租官,花大价钱买来的官员,往往只能持续一两年。
所以,这个豫州刺史在位的时候,各地的郡国也没怎么理会他,基本上各过各的。只在对方手一伸的时候,心照不宣地给钱。权力上,则完全架空了这位刺史。
荀澜当然是要实权的。
豫州治所为谯,距离他经营了些许时日的阳翟有一定距离。而且,要如何逐步收服各个郡国呢?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徐庶觉得:“主公若是不愿意去谯,那就住在阳翟好了。”刺史本来是主任监察的工作,并不是要在治所处理政务。
“只要让各郡国将文书送到阳翟即可。”距离远近也不是多大的事情,这些文书并不是要荀澜批复,而是用来被抽查和检查。
“那也是要被文书淹没啊……”荀澜叹了一口气。
看来他的考试,要尽早提上日程了。徐庶和戏志才虽然给他举荐了人才,但也只有十几人,荀澜在亲自见过他们几次后,都已经安排了职务。
但这些,远远不够。他还要派遣人才到各个郡国去,才不要当吉祥物刺史。而是要由刺史向州牧过度,让职权进一步扩大,从一州的监察官变为一州的军事和行政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