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话说得格外诚恳,如今新旧交替,温晏然肯定要开始提拔自己的心腹,为了长远考虑,袁言时最好想办法洗脱身上先帝老臣的印迹,变为当今天子的心腹,毕竟袁言时一向以忠心耿耿闻名,皇帝一旦觉得对方能为自己办事,自然就会把权力下放。
王有殷的分析其实还挺正确,但温晏然的“忠臣退休”计划显然超出了她的设想……
袁言时不置可否,拿起茶杯饮了一口,看向王有殷,若有所思道:“阿殷今年一十有七,也是时候谋一出身。”
王有殷当即跪下,推辞:“小人今日所言并非自谋……”
袁言时摆了摆手:“自谋也罢,为人谋也罢,你既有了见识,当然该为国效力。”
他行事果断,直接喊了执笔的幕僚过来,不待王有殷继续说,当场将推荐她为官的事情定下。
以王有殷的资历跟个人声望,不可能一出仕就是高官,袁言时打算举荐她为通事——这个官职职阶不高,但执掌承旨宣传等事,相当于直接参与了中枢事务,因为平素多在天子身边侍奉的缘故,以往也有以内官充任的。
议事结束后,各个幕僚,门客,弟子都各自回房,与王有殷相善的一位同学笑道:“你今天胆子倒大,亏得大人宽和,不曾见怪。”
王有殷掸了掸衣袖,面上原本的惶恐之色全然消失,替代出现的一派镇定:“因为那就是大人自己的想法。
她看得清楚,在天子派禁军破董侯家门,事后又出乎意料地占了大义之名后,自己那位师祖便隐隐有些畏惧,却又不好自己开口表示不要太傅的位置,冷却下面人的心,就找一个说话不用太忌讳的小辈代为开口,把就算不当太傅,也不会影响自己实际地位的事情点明。
*
袁言时说了要举荐王有殷出仕,荐书果然很快递了上来,宫中也极给面子地迅速做出了回应,当天内尚书台那边出具了任命文书,确认了那个小姑娘的职位。
通事这个职位,没有明面上的实习期,却有潜在的考察阶段,因为主要办公场所位于禁中,所以同僚中多有内官。
众人皆知,天子如今常用的谒者是池仪跟张络两人,王有殷平常留心观察他们,发现这两位内官出身的谒者书虽然读书不算多,但见事之明,却未必比朝上的大臣们差。
——那到底是天子一手用出来的心腹近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