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吉时,迎亲的队伍热热闹闹的来了。
新郎家中没什么亲人了,便是那梁祝书院的大儒出面操办的弟子的婚事。那梁祝书院的学子们组成了迎亲队,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过来。
陈录与小徐县令打头,守在舟贩家门口,与人对诗。
舟贩插不上话,就在一旁乐呵呵的发喜糖与喜钱。
围观的小孩子们不懂,只要有喜钱,就开开心心的鼓掌叫好。
孩子们喊得热烈,学子们就更是上了头,小徐县令以一打十,嘴皮子利索得谁都跟不上。
打到最后梁祝书院的学子们恨不能让大儒亲自上场,那小徐县令才拱了拱手:“吉时到了,新郎官请吧。”
那新郎官笑容满面地从小徐县令拱拱手:“多谢兄台放过之恩,我这便去了。”
书生们笑闹着一拥而去,陈录也跟着往后面走,去把新娘子背出房门。
等迎亲队走远了,舟贩才一擦眼泪,笑着喊:“大家伙的入座就餐吧!今日的餐食可是那河坊街的竹里花掌柜亲自掌厨,定然让大家吃好喝好。”
“好!”
来婚礼的宾客们都笑着送上红封,在里间院子里落了座。
“哎,那上座的空位……”
宾客们小声讨论了起来:“这周家怎么回事,闺女出嫁在上座留了两空位?”
“没看钱塘县令都来了?许是留给马知府和卫所指挥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