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你拿着电话就念叨,别说他烦,我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赵父帮着吐槽。
“我不是着急吗?你说这眼看着要三十岁了,再不结婚可怎么办?”赵母接话,没觉得自己催婚有什么不对。
这年头三十岁打光棍的男人太少了,赚钱是要赚,可婚事也需要考虑啊!
“缘分到了自然会有的。”许桃笑着开解一句。
赵母替自己委屈不平:“我希望他赶紧成家有什么不对。一个个的也不知道随谁,让我操碎心,还嫌我爱唠叨。卫兰那丫头也是,之前我要她去学师范,会计,这些工作轻省的大学,当老师还有寒暑假,会计只需要坐办公室动动脑子算算账,毕业学校直接就安排工作,还给分房住。她倒好就是不听,死活要去读什么外贸什么鬼大学。”赵母说到赵卫兰,脾气也有些暴躁。
赵卫兰是赵家唯一正正经经考上大学的孩子,虽然是女孩子,成绩也还不错,赵父赵母都觉得挺风光的,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谁知道,合适女孩子的师范,会计她都不去学,偏偏选了外贸专业,赵母都怕她以后出来没有合适的工作。
“其实读外贸还不错的,她明年毕业,学校也会分配工作,外贸公司这几年很赚钱呢!”许桃笑笑说话。
说实话赵卫兰当初选择这个专业,许桃挺意外的,但却也觉得挺幸运的,她明年毕业后,就会被学校安排到外贸公司上班,工作也属于后来被很多人眼红的工作,毕竟外贸业如今熬过了低谷期,步入大富大贵的阶段了。
赵卫兰足够厉害,说不定能展开手脚,做出一番事业也说不定。
“很赚钱,能多赚钱,我觉得再怎么赚钱也没有老师这些铁饭碗的好。”是的,在赵母看来,老师就属于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关键还不累。
“多赚钱很难说,得看她自己,运气好,赚得说不定比我和卫国都多,赚得少,可能也就领个正常工资。”全看天赋,接触外贸行业又选择改行的人也是多不胜数的。
万马千军过独木桥,能不能过去全看能力和运气。
“还能赚得比你们夫妻多,就她?”赵母吐槽摇头。
说实话,真不是赵母想贬低赵卫兰,怎么说都是自己女儿,但她是真觉得赵卫兰没那个大本事。
“老话都说三岁看到老,那丫头其实是他们四个兄弟姐妹中最憨的,也就是年纪小,运气好才考上大学,不然卫菊,卫强哪个不比她强点。”赵母对自己生下的孩子,她其实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