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本印刷的时候,胤禟觉得自己年纪小,就找康熙借了能出面的人,卖了几个广告位给皇商。
说是广告位,但是问询的是个宫中之人,皇商哪里敢拒绝?
更何况讨好皇家的事情,他们本就摸不着门路,如今送上门来,怎么会拒绝?
这么一想,竟是一个比一个出价高。
胤禛告诉胤禟重质不重量,不能因为因为一时之利,漫天要价,日后难以收场。
胤禟也听进去了,一一试过他们送来的物品之后,挑了几个觉得不错的,才收了他们的银子。
同时还让他们日后都要保证这个品质,否则自己不会饶了他们。
甚至在雅琦的提醒下,跟他们签订了保质保量,且不会因为广告抬高物价的合同。
在对比第一版的花费之后,胤禟去找康熙商量之后,对皇商们定了个略有盈余的统一价位。
原以为宫里出头,自己要花十几万两,结果两三万两就够了,皇商们自然是欢喜不已。虽然只有一样货物被选上了,签了那个合同,但是其他的也都会受益呀!
见儿子不用这个谋利,康熙心里还是很满意的。又见他真的收拢了许多的乞丐孤儿帮着卖报,还给他们工钱跟食物。
就对于他折腾着上书房师傅们写文章,去折腾太医院的事情,也就不追究了。
康熙始终觉得自己还能兜得住的时候,乐意看到儿子们折腾。
反正胤禟也不白要他们的文章,既帮着扬名,还给他们润笔费。
《九爷月刊》在诸多推广之下,一下子风靡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