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大不孝的话,他更希望这会儿坐在那个椅子上的人是四哥,而并非皇阿玛。
“额娘放心,盛京那个地方其实还挺好的,那里是咱们的龙兴之地,儿子早就想出去走走了,到时候去了,就把那里四季的景致都画下来,让底下人送过来给额娘看看。”
如果可以的话,胤祯都想把自己的额娘也带上,宫里有什么好的,四四方方的院子,来来回回都是那些老面孔,好几年都未必能出宫一次,就算是出了宫,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从一个笼子移进了另一个笼子。
德妃在看见小儿子的时候,其实心就已经放下一大半儿了,盛京虽苦,但是对皇子阿哥来说能苦到哪里去,怕就怕失了那股子精气神儿。
“你只要安安稳稳在盛京呆着,不出什么乱子,额娘就心满意足了。”德妃对小儿子也没有旁的要求了。
不图他做贤王,不图他有多高的爵位,不图他有多大的权势,只要平平安安的,那就够了。
旁人养三个孩子,可能都不如十四这一个孩子操心操得多,老四和温宪就比十四省心多了。
德妃没什么好给小儿子准备的,若是儿媳妇没这么富裕,她或许会收拾些不打眼的金银首饰给小儿子带着,但眼下就没这个必要了,永和宫里的东西都加起来,也比不上小儿媳一半的库房。
如果说,她先前还想着再给十四物色一个侧福晋,毕竟‘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事儿在皇家过于稀罕了,皇上怕是也不会赞同的。
但是如今这想法也跟着没了,就这样也挺好的,十四这么大的事儿都做了,娶不娶侧福晋在皇上那里应该已经是小事儿了。
琉璃这孩子也挺好的,换个人,就算是愿意陪着十四去那苦寒之地,也不会这么心甘情愿,这么欢喜快活。
她当年的眼光倒是不错,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要出发去盛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胤祯需要告别的人很多,来为他送行的人也很多。
四哥给他送来了一堆的字帖,还交代他每日的十张大字不能少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往京城四贝勒府送一回大字,四哥要好好监督他。
想让他隔一段时间就写一封信过来,也不是什么好害羞的事儿,何必拿检查大字做由头呢。
胤祯对四哥的性子已经摸得差不多了,很是能明白四哥的言外之意,他不光是要送信送大字过来,还打算送些特产过来呢,盛京物资丰富,好东西也多着呢。
大侄子的性子也随了四哥,明明就是舍不得他,甚至还特意从上书房请了两天的假,可跟在他身边却话不多,想要与他通信的理由更是找得‘蹩脚’
说是要研习兵书,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想要写信过去跟他请教。
胤祯当时就乐得把大侄子给抱起来了,且不说上书房的师傅们全都学富五车,就算是要向叔伯请教,那京城还有直郡王呢,就算与直郡王不相熟,那还有十三哥呢。
无论哪一样,都要比千里迢迢写信去向他讨教,来得容易。
翻过年就要九周岁的大侄子,被抱起来的时候没挣扎,脸颊和耳朵确实烧红了,简直不要太可爱了,尤其是大侄子的眉眼还像结了四哥。
羞红了脸的四哥,这画面太美,光是想象都让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