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否定道:“不是,这次换了个对象。”
韩某人挑眉:“哦?柿子捡软的捏?”
经纪人将手里的笔记本递过来:“这次偷鸡不成要蚀把米,你看。”
韩函脸凑了上去,弄清了来龙去脉的一刻,是喜不自禁的哈哈大笑道:“这老货,没几两水平到处喷东喷西,这下被啪啪打脸了吧!嗯,这种打脸方法,十分值得借鉴!打印出来,贴到墙上,我以后也要学习这种故事骂人法!”
这一刻的韩老师,感觉自己是被打开了一扇窗,原来,文字游戏还可以这么玩的嘛,自己文章小说都写得,这种小故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而就在韩函感慨表示自己学到了之时。
肖老师作为初代喷子,而且是可以和韩函这样的意见领袖打几个回合的人,面对林意搞出来的故事贴自是不可能这么快就缴械投降。
在林意操刀的置顶故事贴悬挂大半天之后,肖老师是再次针对《小倩》发文,这次喷点没有放在演员长相上,而是搁在剧情设计和表演上。
于他而言,找不到发帖者本尊已经不重要,回应肯定是要回应的,不然脸面没法搁。而喷点颇有网络针对小倩的批判声集众声之势,瞅架势是要赢得反对声的共鸣。
不过,由于对论坛的公关和钞能力没有唐人这么深厚,帖子没能置顶。
这让势头上,就有点矮了一级。
而唐人这边,也没有去听之任之,是从粤省那边发来的实时收视率截图里,将这位肖老师喷点的几个时段在收视图中标记出来。
这么一标记后,喷点的地方,大多是收视时段里处于“山尖”的时刻。
于是,收视图放出去。
啪啪啪!
肖老师感觉脸上生疼。
在茫茫深夜,冲进四合院里,朝着天空大呼几口凉气。
然后,回到房间内继续坐到电脑前,敲击键盘疾呼:“大众审美正在被胡编乱造的故事带偏!”
这一下。
粤省那边的珠江频道不干了。
这话啥意思?
是说咱电视台的审美不行呗?
于是,心里不爽的频道领导听了唐人方面的建议,搞了一个大众百人团街采活动。是派出了一波生活记者,到各个小区做了个街采集锦。
做好之后,是放在了《小倩》大结局之后的花絮节目里。
在这档节目里,诸多观众对着镜头是这样表达道:
“欸,我觉得这剧情很新鲜,好看!”
“音乐一响,头皮发麻。宁采臣入住客栈里那一段,那笑声和凄厉可吓死我了。”
“都挺美的啊,女演员的眼睛好美......”
电视台也是投桃报李,在这百人街采里,是专门剪辑了肖老师针对《小倩》吐槽点部分的观众反馈组成集锦。
你不是说这不行那不行的么,那成,观众的反馈正与你相反!
林意看到助理孙泞转给自己的链接视频后,笑呵呵的摸了摸下巴,在收视率为王道的年代,观众反馈大于一切!
不止是林意在看。
不少业内人士也注意到了这一波回合。
真要说起来,肖老师是在无理辩三分么?
并不是!
其实他指出来的一些症结点,在单元剧《小倩》、甚至是在《新聊斋》的六部单元剧里都是存在的。
但这些问题,却并没有拉胯收视率。
这就让很多业内人士开始分析这部改编自聊斋故事的唐人自制剧能够大获成功的原因。
难道说:新人面孔+老IP+好的制作班底=收视率?
要不,咱也去弄几部老番新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