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火也就是十个甲士,还需要两个照顾骡马的民夫。
也就是说,一个甲士背后,至少是需要三个人来伺候,有时候会需要四个,这样才能保证甲士充足的体力和专注战场拼杀。
这也是宋军,往往一搞就是十几万人,但实际作战的,也就三四万最多四五万的最大原因。
而在归义军中,甲士们拥有的辅兵和民夫是多少呢?
差不多三到四个人拥有一个,而且这些辅兵还大多会兼任团结弓手,并不是时时刻刻在甲士们身边。
其中固然有归义军布面铁甲和锁子甲多,穿戴方便,重量轻,以及骡马远多于一般军队的原因。
也有归义军甲士耐苦战,能吃苦的因素在里面。
自古秦兵耐苦战,可不是说着玩的,河西陇右那也是秦兵的一大来源。
但不管怎么说,虽然这为归义军出动大军,节约了极大的成本,提升了行军速度。
并且在战场上不容易崩溃,毕竟甲士多、精锐多,而辅兵、民夫少,军队自然就不容易被打垮。
可是在经历过长时间的征战之后,这种优势,就会被逐渐抵消。
身体和心里上的疲惫,比一般的军队,还是要来的快一些的。
所以,此刻的归义军,战斗力和意志,都不是最佳的状态。
面对契丹这样的敌人,张昭不会选择在此时跟他们开打,与耶律德光会面,那就是避免此时开战的最好机会。
双方的会面地点,就定在浑河边的一座小烽燧堡中。
这个烽燧堡原本属于长城的一部分,唐代只是不修长城,但不是没有长城,反而对于汉代和北朝长城某些功能性不错的地段,维护还是很上心的。
这个无名烽燧堡就是其中之一,四百年后,它还会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杀胡口。
当然现在远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成为出塞的主要关口,他就是一个小土城烽燧堡而已。
对于张昭和耶律德光来说,他们这种层级的人物会面,那是非常非常考验各方水平的一件事。
选定地方和日期之后,双方的先锋部队,就开始进驻了这里。
张昭选定的,是白从信的三百轻甲骁骑和李存惠所部最精锐的三百骑兵。
至于慕容信长,他则在离此大约五里左右的地方,替张昭控制军队。
阎晋、氾全、阴鹞子、马鹞子、马杀才都不在,也只有慕容信长控制军队,张昭最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