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又因为兄弟们搞来的的东西都是精挑细选的好东西,质量和保鲜度也是最高的,老百姓眼睛一点都不瞎,加上过去来买家电的回头客都相信这家店,很快就都围攻了过来。
这些商品不比家电,普通家庭都能买的起,甚至来闲逛凑热闹的,也过来买一些,自然,忙起来,那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姐夫,要不要帮忙?”张爱国撸起衣袖,跃跃欲试。
“帮你个头,咱们还有咱们的事儿,先走!”
“靠!姐夫,你一点都不懂得怜花惜玉,就看着几个女人累的半死啊!”
“闭嘴吧你,我心里有数儿!”
看到如此火爆的情况,陈昂更是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儿,充满了信心。
上了车,陈昂没有急着去昌海县,而是回到了自家杂院,找到了自己的母亲,让母亲闫晓丽叫上两三个街坊邻居去帮忙。
做完了这个事儿,才带着张爱国上路。
为了应对这次长途旅行,陈昂特别准备了一大桶柴油。
去的路上,由张爱国开车。
这小子开车是一把好手,由于没出过远门,看什么都是新鲜,嘴巴里叽叽喳喳个没完,陈昂真想把耳朵给堵上。
两点二十走的,因为不熟悉这个年代的老路,兜兜转转来来回回,快六点,天都黑了大半儿,才到了昌平县最北边靠海边的一个村子,‘王崴(wai)子村’。
村名儿很瘪嘴,据说是王姓的人最多。
据说这个村以前有一个很大的龙王庙,不过抗日战争的时候,作为据点,被毁掉了。
到了地方,找了户海边的人家一打听才知道,现在坞口上的渔船都结束了一天的忙碌。
想要收海鲜,只有到了明天才有戏。
按照对方的描述,这里的渔民差不多在凌晨12点以后出海,早上五六点就归港了。
由于在昌海县,海鲜不值什么钱,所以来收购的贩子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