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把一首诗词新作,以现场画画的方式把它给展现出来。
这种方法,既能展示伶人所获得的诗词新作,又能把伶人画画写字的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可谓是上上之选。
不过问题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在半柱香的时间里,伶人能画出一副完整的画,并让在场的文人士子们广泛认可?
这难度实在是太大。
因此,按照以往的惯例,绝大部分的参赛伶人会明智地选择第二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是现场填写诗词新作,并用音律的方式来展现它。
毫无疑问,这第二种方式,能同时展示参赛伶人在书法、丝竹、唱功这三方面的才华不说,还能在半柱香时间内准时完成,不存在完不成的风险。
但难度也是同时存在的,那就是这种方式,短诗不行,必须得是固定格式的长诗或词,那样才能吻合现有的韵律,否则的话,就得安排人去创作新的韵律,那样难度更大。
现在难住郑经的就是这一点。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词这东西,是在宋代才发展到巅峰期,并且稍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每一首词,都必有一词牌名,而词牌这东西,放在古代就是固定的韵律,也就是相当于乐谱那东东。
那么问题来了。
在这个世界,虽然历史拐了个弯,没有了唐宋,让郑经有了大把的剽窃空间,可问题是因为没到唐宋,现有的固定韵律也实在是太少太少。
在此之前,他还刻意问了一下擅长音律的郑书笙,她所能想得出来的固定音律,也就是曲名有哪些。
“虞美人,苏幕遮,醉花阴,蕉叶怨,念奴娇,天仙子,浪淘沙,踏沙行,临江仙,浣溪沙,清平乐,蝶恋花,采桑子,青玉案……”
郑书笙倒是报出了一长串,其中大部分,还是曾经那个郑经在学习六艺时,由老师教过的。
可问题也还是存在,那就是郑经所熟悉的那些词作,大部分都是唐宋之后的变体,并不完全跟跟现有曲名的韵律相吻合。
也就是说,他想赚醉香楼的这一百两银子悬赏,不仅得把合适的词作给剽窃出来,还得把相匹配的韵律给弄出来。
这可是真是为难郑经了,诗词他知道的很多,音律方面却不是特别精通,就算知晓一些,那也是另一个世界的现代音律,以及原来那个郑经,在中了秀才之后所学的这个世界有限的音律,远远谈不上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