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邠州城下俘虏的两万西夏军队,同样也被秦烈押解到了军前。
十五万大军,加上两万俘虏,十七万人马,把偌大的平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平凉城外,秦烈中军大帐。
“虞允文、谢及,把我军目前的军需物资,以及后勤补给情况汇报一下。”
面对秦烈的询问,年轻的虞允文躬身回道:“目前粮草可以支用半个月,损耗的兵器,甲胄,通过缴获之后的加工,可以保持损耗的之需。”
谢及紧接着补充道:“后勤部统制李忠,我军抵达庆阳之前,便亲自前往洛阳督运粮草去了。”
“通过驿站的军报消息,李忠押运的第一批二十万石粮草,现在已经抵达长安。”
“给后勤部发一封命令,让他们加快行程,确保后续的粮草要稳定及时。”
秦烈听完汇报,稍稍放下心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前线十几万大军,军饷可以先欠着,但粮草却一日都不能少,相反还要加大供应。
因为战斗一打响,士卒体力消耗巨大,饭量增加,肉菜也必须跟上,否则士卒们吃不饱肚子,又怎么可能有体力去拼命?
“以我的名义,给朝廷上一道奏疏,奏请皇帝下旨,陈述灭夏的利害关系,让天下臣民坚持一年。”
“一年之内,本王必定歼灭西夏,除去这颗毒瘤。”
秦烈面色威严,沉思之余,继续道:“这份诏书,要颁布天下,要告诉百姓,每年我们为了抵抗西夏入侵,所需的军费,以及西北边境百姓的损失情况。”
事实上大宋为了抵抗西夏人,宋军陈兵边境二十万,每年军费高达两千万贯,这还不算战时的经济损失。
而秦烈算过一笔账,这次灭西夏,所需花费应该在五千万贯。
一年之内,他有信心和把握,把西夏吞并,再不济也要打通河西走廊这条丝绸之路。
把西夏的实力,势力控制在定难五州的范围之内。
也就是西夏立国之初的实力,进而再花费一年时间,蚕食掉西夏。
党项人的韧性,秦烈现在已经看出来了,从某种程度来说,西夏人的危害,比起女真鞑子危害更大。
因为他就像一个小偷,时时刻刻都在惦记着大宋的财富,土地、人口。
正所谓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就是这个道理。
大宋为了防范西夏这个贼,一防就是一百多年,而防来防去的结果,就是贼的实力越来越大,而防贼的却是越来越积弱。
“时迁、马麟,你二人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对泾源、熙河方向进行渗透,让手下的弟兄们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