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仁义道德,退缩忍让只会助涨敌人威风,而于事无补。
“很好,年轻人就该有野心。”秦烈的年龄明明比郭安国还小几岁,可到了他这个位置,已经不是年龄可以衡量彼此间的差距了。
所以他说这个话,郭安国丝毫没有觉得难堪,反而因为获得赞赏而窃喜。
“不过,眼下有奇功一件,不知道你可愿意一试?”
秦烈说到这里,笑看着郭安国道:“据我所知,太原守将张敦固,原是你父旧部,不知道你可相识?”
“如今他手握五千兵马占据城池,若你能够入城,劝其投降,即是大功一件,也可以免除太原百姓,再一次经历战争之苦。”
“当然,这事全靠你自愿,我不强求,你可以下去考虑一下。”
说来也巧,郭安国昔日与张敦固关系最要好,当年张觉是常胜军主帅,其父郭药师是副帅,郭安国常年跟随在郭药师身旁,而张敦固又是军中参谋军事。
二人每日都有交集,一来二去到成了莫逆之交。
“相国大人放心,张敦固乃我故交也,他与我皆我大汉子民,此番若我前往,必然能够说服他归降相国大人麾下。”
得知秦烈是让他前去说降张敦固,郭安国心头大喜,当即把他与张敦固有旧一事,像秦烈解释了一遍。
“如此自是再好不过,此事若成,吾当举荐你为太原防御使,张敦固为太原兵马都监,余者皆不追究,去留自便。”
秦烈欣然许诺道。
太原城知府衙门。
这一个晚上,被困守在太原城的守将张敦固,也是彻夜未眠。
张敦固是已经被灭国的辽国汉人,在昔日辽将张觉驻扎平洲之时,担任张觉帐下的参谋军事。
后来张觉投宋之时,张敦固因为平洲城破,而归降了金人。
当时与他一道的,还有张忠嗣以及王孝古二人。
此刻,张敦固,张忠嗣、王孝古三人已经静坐了一夜,当黎明的光芒照进窗台时,张敦固咬牙道:“你我皆是贰臣,如今生路已尽,唯有残躯,那就与太原共存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