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陈亚之跟周玲玲一起前往华尔街。
按照陈亚之的想法,他本想着能够通过越洋电话就能够沟通好一切的。
后来想到,自己这一次那是要让别人折戟沉沙的,所以为了表示尊重,同时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因而亲自来了一趟。
在与那些资本大鳄交谈时,陈亚之清楚知道自己并没有表现得很自卑,相反带着一种胜券在握的自信。
不过,那些资本大鳄却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他们用高姿态跟陈亚之谈话。他们最先表达的居然不是不信任,而是一直在探求,陈亚之为什么会对做空美国房地产市场,如此执着。
陈亚之一来不喜欢英语,二来也懒得解释,胡说八道了一通。那些老外见多识广,看出来这是个被人忽悠了的瓜怂。
不过,当陈亚之提出签署总利益互换合同的时候,那帮华尔街投行大鳄马上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所谓总利益互换合同,陈亚之如果成功做空美国房地产市场,那么那些华尔街大鳄也能跟着分一杯羹。
相反,倘若陈亚之做空失败,那么他就会将自己亏损的那一部分钱,补给华尔街。
总之,无论陈亚之是赚还是赔,华尔街的投行都能有得赚。
在陈亚之的这个提一下,华尔街的投资大佬们瞬间上头,都很痛快的签署了总利益互换合同。
这样,陈亚之跟六家投资机构分别购买了一万三千二百亿的美国房地产次贷。
偿还的截止日期是2007年4月30日。
但是总利益互换互换原则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男,那就是保密性。
即这个合同只有签署的双方是知晓的,任何的第三方都不会知情。
因而,这六家华尔街投行都以为自己才是那个唯一的一个稳赚不赔的人。但却不知道陈亚之才是为唯一一个将他们通吃的人。
陈亚之此时名下的多家跨国投资公司分别派上了用场,他以不同的公司与不同的华尔街投资机构签署了总收益互换。
也就是陈亚之用同一份抵押物换取到了六笔杠杆。
其中的雷蒙兄弟甚至给出了三倍的杠杆,陈亚之在六家投资公司总共拿到了十一倍的杠杆。
签完合同后,周玲玲留在美国,负责操盘分批次将手中的次级债券在高价位卖出去。
在她分批次操作的这一时间,周玲玲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虽然她此时是在次级债权的高位抛售,但是,只要次级债权没有下降的势头,那么她手中的钱其实是不值钱的。
为了舒缓心头的焦虑,周玲玲时常在居住的宾馆附近逛街。
陈亚之为了她的安全,特意将宾馆定在了闹市区的一家五星九点内。
周玲玲走出酒店没有几步,就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周玲玲非但没有能够放松下来,反而愈加的感到一阵焦虑。
尤其是在美国街头,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房屋打折促销广告,有些甚至额外送全套家电。
周玲玲忍不住担心,这么好的折扣和优惠,还有这么好的购房贷款条件,怎么会有人傻到不肯买房子呢。
不过,她怀着更加抑郁的心情,回到宾馆,继续有条不紊地将手中的次级债券一批批抛售出去。
...
转机出现在年底,美国那边的几家次级贷投资公司,都放出了四季度的销售报表。
四季度的房地产销售额居然出现了五年来的首次下滑,比例居然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