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曹仁怀联想到师兄的名字"苦渡",一些功法的名字"启舟"、“破舟”,想想师兄肥胖的身体,强壮的身体,瘦小的身体,似有所悟。
肉身是驶往彼岸之舟。
肉身有形有质,如何才能驶往虚幻的彼岸呢?
两者的桥梁在哪儿呢?
如果师兄的身体一直瘦小下去,一直瘦小下去,乃至极致,是不是就虚化到和彼岸一样了呢?
曹仁怀又想起师傅无缺道人教授的两门功法。师兄修炼的“苦渡”功法,在极致的欲望中锻练自身,从欲望的包围中走向控制欲望,乃至让欲望消失。
而自己修炼的“体仁”功法,则是做尽世间一切好事,做好世间一个完人。
欲望!克己!
师兄身体的变化一定紧随着欲念的变化,那么,如果自己要突破,一定也要在仁术上突破。
师兄是从减少欲望,消灭欲望,压缩身体,我应该是,,,
曹仁怀思索着。
一人之仁,男人之仁,女人之仁。
十人之仁,百人之仁,千人之仁,,,
如果自己的仁术越简单,惠及的人越多,,,就象药品,价格越便宜,就越能惠及普罗大众。
相反,过去的小仁小惠,可能惠及十人、百人,却极可能伤及千人万人。
想到自己曾经救过的一个刀手,后来成了灭门案的凶手。自己救过的一个官员,后来成了江堤垮塌工程的贪腐官员。
先贤刘向说得好:“小慈乃大慈之贼,小利乃大利之贼。”
想起过往可能造的孽,曹仁怀不禁大汗淋漓。
再想到自己从医的经历,《黄帝内经》中早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