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慈回来之后,就看到院子里站着一个穿着银红色褙子的丫鬟,转过身来才发现,这丫鬟长得很是漂亮,丹凤眼,高挺的鼻子,樱桃小嘴,身材也好,纤秾合度,看到张兆慈过来了,赶紧给行李。
张兆慈院子里就两个粗使的婆子,两个大丫鬟,再就是两个跟着打下手的小丫鬟,这会两个大丫鬟在屋里整理东西,看到张兆慈过来了,那个叫青苗的大丫鬟过来行了礼,说:“三奶奶,这位姐姐说是从祝姨娘那边过来的,说是要跟着咱们去河西县伺候三爷的。”
张兆慈听了,就知道祝姨娘这是要往自己这边塞人,心里不由得很是瞧不上祝姨娘的做派,自己一家三口出事的时候不见祝姨娘怎么样,这会自己要走了,巴巴的把人给送过来了。
张兆慈也没有让人进屋里,就站在院子里,对那个丫鬟说:“既然姨娘把你送过来了,那就是我们院里的人,你回去,对祝姨娘说,我们山高水长的离家远,不能在姨娘身边照顾很是过意不去,她那边就留下你帮着照顾姨娘吧。”
丫鬟听了,愣了一下,说:“三奶奶,姨娘说让我跟着你们去河西伺候的。”
张兆慈很是不耐烦的说:“我说的话你听不明白是咋地,我们要走了,这院子里的人,或者是跟着一起,或者是留下来守院子,我都给安排好了,至于你,就安排去伺候姨娘去,怎么,我一个主子还支使不动你了啊?”
张兆慈眼一瞪,袖子一撸,倒是把那个丫鬟吓得往后一退,只能灰溜溜的回了祝姨娘那边。
张兆慈仗着自己在府里的名声,大声的说:“什么爱猫阿狗的都往我这里送,当我这里是垃圾堆啊。”
她可是知道这院子周围听消息的不少,大家没事就喜欢嚼个八卦,好不容易祝姨娘给起了一个,还不得派人过来守着然后回去给转播吗?
张兆慈带着许栀进了屋子里,屋子里已经放着好些的大箱子了,青苗瞅着站兆慈坐在椅子上,赶紧给上了茶,说:“奶奶,咱们这一路上要走多久啊?”
张兆慈院子里的两个大丫鬟,一个叫青苗,一个叫青穗,都是张兆慈嫁过来之后府里给分派过来的,都是家生子,张兆慈当年嫁过来的时候那几个陪嫁丫鬟已经都嫁出去了。
原本张兆慈身边时需要四个大丫鬟,一个管事嬷嬷,两个粗使的婆子,再加上四个小丫头的,不过许荛跟张兆慈在府里过的不是很好,没有人愿意过来伺候,张兆慈呢,是个喜欢自己动手的,也不耐烦身边有人伺候着,正好刚开始那会大奶奶说府里伺候的人手不足,这么些年就一直没有往这边分派人手,所以这次要去河西县,青苗跟青穗愿意跟着去,许荛那边还有两个书童,张兆慈想好了,到了地方再雇几个人就行了,身边真的不用好几个人伺候着。
张兆慈想了想,说:“大概得二十多天吧。”
从都城到河西县,有一千里路远,这要是有高铁,几个小时的事情,但是现在,交通不行,交通工具更不行,骑马还能快些,但是这一家大小,再加上行李,只能是用马车,快要到雨季了,还得打出几天用于因为天气不好不能走,张兆慈就说了一个二十来天。
青苗听了,说:“那咱们是不是得准备一些做饭的用具啊,这要是路上不能及时的投宿,咱们还能自己做饭吃呢。”
张兆慈听了,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呢,一会我给你找点钱,明天你就让小明拿着钱去街上买一口炒菜的锅,一口煮粥的锅,再加上一个烧水的壶,还有那炉子,也买个结实的,钱不是问题,关键是东西得顶用。”
许荛两个书童,十五六岁的年纪,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亮。
青苗答应一声,张兆慈就去里屋拿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索性说:“你把钱给小明,让他看看还需要买什么一起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