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尽管说,我听了也就是大丞相听了。”
李孝恭于是侃侃而谈。后来,李智云才知道,李孝恭之所以有一些出类拔萃的见解,皆因为他早年间曾随其父参加过两次东征高句丽。
李孝恭每一次出征,都会在马背上描画行军走过的山川大河,记录当地的风物人情。一边看一边记,他再结合自己看的《史记》《汉书》等经史,脑子里举一反三的领悟,就到其中兵家作战的一些要领精髓学到了。
这种自学成才的精神,让他对中原大地的地理环境的掌握,要比其他人更胜一筹。
他脑子里的地图,也比古代那些草图一样的作战地图更精准。
一个军事指挥家,第一要务绝对是对地理的掌握。
在他看来,唐军刚在关中站稳脚跟,汉中和巴蜀虽然大多的府县都已经归顺,但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其提供人力物力的优势作用,此时称霸为时尚早。
而关中和中原、关陇等各地义军势力与隋军势力旗鼓相当。
薛举在金城(今兰州)和在凉州的李轨都已自称天子,两人都有十多万人马,其拥兵自重,势力渐盛,野心也不小。
马邑的刘武周和朔方的梁师都,勾连着突厥人,割据北方部分郡县,对关中也是虎视眈眈。
东都洛阳的王世充和江都太上皇杨广,也随时想着卷土重来,只是中原势力更趋复杂,他们还只能自顾不暇。
李密杀了翟让后,不少义军归附了瓦岗军,瓦岗军的势力在中原最强大。
拥有两湖地区的萧铣和河北的窦建德、江淮的杜伏威,江西的林士弘等义军,不断扩大着地盘……
而唐军只需坐山观虎斗,养精蓄锐,再图霸业。
李世民对这一番见解很认可,他又问道:“那关中唐军最大的敌人会是谁呢?”
“薛举。”
李孝恭几乎不假思索的说道,这一点他应该已经思考过。
李智云当然知道是薛举,他只是装愚而已。自己那点历史储备知识,没必要用在此时。
“孝恭的意思,薛举极可能进犯我关中?”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