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夜崩,时事仓卒,高肇拥兵于外,肃宗冲幼,朝野不安。澄疏斥不预机要,而朝望所属。领军于忠、侍中崔光等奏澄为尚书令,于是众心忻服。又加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寻迁司空,加侍中。俄诏领尚书令。---《魏书》
但是你以为元澄就这么重新掌握朝政大权了?当然不是,因为元诩年幼,所以朝中大小事务,归他老娘胡充华胡太后管辖。元澄为了重振北魏雄风,延续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成果,曾经上书十条:
第一,统一度量衡。
第二,兴办学校,以此选拔人才。
第三,唯才是举,让各族推举人才治国。
第四,禁止扰民,使用民众的劳力,一年最多3天。
第五,官员考核制度。第六,流民的后代,如果不是手工艺者,可以定居在居住地。
第七,检查边境士兵究竟是战死的,还是逃跑了。
第八,免除世代工商业家庭的租调。
第九,基层官员不能跨地域统领,户口不满的,就近合并。
第十,羽林军和虎贲军,在边境有战事的时候,可以临时调往战场。
这十条建议的确考虑周全,绝对是利国利民的政策。那么胡太后是咋想的呢?胡太后表示:大家拿下去讨论讨论,反正我这里是通不过的!
每次元澄都能提出一大堆很不错的建议,胡太后也表示赞许,可就是不准实行。这不就提了个寂寞嘛!
也就是说元澄虽然此时已经进入朝廷中枢,也能够参与国政的研究,可就是没法得到重视,也没有任何决定权,这可比过去尴尬多了啊!还不如在家吃喝玩乐呢!
53岁的任城王元澄,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终点。虽然他的提议在晚年始终不被胡太后所采纳,可他依旧没有停止自己的谏言。
所有人都很尊敬元澄,包括胡太后本人。每次元澄提完想法以后,胡太后只是点头,却始终不可能实行,事后还要赞赏一下元澄,搞得元澄特别尴尬。
因此在胡太后的胡作非为之下,北魏国力日渐衰败,而元澄是眼睁睁看着,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的。临走前,他或许又看到了自己的侄子孝文帝元宏,那个胸怀大志,锐意改革的明君圣主!
南齐名将张敬儿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张敬儿原名张苟儿,这名字实在是一言难尽。所以宋明帝刘彧得知以后,有点儿不高兴:堂堂朝廷命官,咋能叫狗儿呢?旁边加个文,改名叫敬儿吧!
其实名字这件事,不能怪张敬儿,因为他老爹叫张丑,他弟弟叫张猪儿。一家人的名字都是一言难尽,相对来说张苟儿这个名字还算不错了。
为啥全家都要起这种名字呢?还不是因为没文化嘛!张敬儿虽然超级能打仗,可他不喜欢读书啊,可以说,他们全家都不喜欢读书,你说能起什么样的名字?
张敬儿没怎么读过书,因此他十分迷信。尤其是对梦境的迷信,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张敬儿的娇妻尚氏总喜欢做梦,每次都让张敬儿大喜过望。
第一次,尚氏一觉醒来,告诉自己的丈夫:老公,我昨晚梦到我的一只手滚烫滚烫的!这是啥情况?
张敬儿最初倒是不在意,结果当天上朝,张敬儿就被任命为南阳太守。张敬儿立刻把这事儿联系上了妻子昨晚的梦,心中不免大喜:媳妇儿,没事儿就在家多做点梦哈!
第二次,尚氏又告诉张敬儿:老公,我昨晚又做梦了,梦到自己的一边肩膀火辣辣的!
张敬儿哈哈大笑了起来,没多久张敬儿就被提拔为雍州刺史了。
第三次,尚氏又开始做梦了,这回她梦到自己的半个身子都在发烫。
张敬儿自己都有点儿小兴奋,这是要玩一票大的啊!一只手发热成了太守,肩膀发热成了刺史,现在半个身子发热会成什么呢?结果张敬儿就成了开府仪同三司。
基本已经位极人臣了,可张敬儿此时却有点儿不知足了。他常常跟手下人表示:嘿嘿,最近我媳妇儿又梦见她全身都在发热了,你们觉得我会成为什么?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可都吓傻了。半个身子发热就已经开府仪同三司了,要是全身发热,还不是打算问鼎天下?
这事儿还没说完,张敬儿又开始造谣,说老家村里的祠堂旁的树忽然就长得高耸入云了,这又预示着什么呢?
正所谓人不作死就不一定会死,张敬儿的这一番操作,直接被人告发到了齐武帝萧赜那儿。萧赜本来以为张敬儿只是没文化,可没想到这货还有这么大的野心。于是就把张敬儿给抓了宰了。
被杀之前,张敬儿这才恍然大悟,把自己头上的官帽摘了丢在地上狠狠踹了几脚表示:都是这玩意儿害了我啊!
张敬儿虽然读书少,可天生就懂得打仗,这也是没办法,老天爷赏饭吃。恰好让他懂打仗,又恰好赶上了南北朝的乱世,张敬儿自然是混得风生水起了,这可跟他媳妇儿的梦没啥关系。
他老爹张丑,就是刘宋时期的节府参军,大小也是个将军,因此张敬儿从小就喜欢练习骑射,习武的家庭氛围异常浓厚。这为日后他冲锋陷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枪匹马为官军断后。
那时候的张敬儿初出茅庐,担任宁蛮府行参军,本来带队去讨伐山里的蛮族,结果在退军的时候,人家蛮族冲杀了上来。
官军差点儿大乱,这个时候张敬儿猛男的本色彰显出来了,他让大部队先走,自己单枪匹马冲入数千蛮族军中,冲杀了数十次,击杀数十人,吓得蛮族不敢继续追击。
第二,因功担任南阳太守。
由于张敬儿过分勇猛,又善于骑射,所以山阳王刘休仁一眼就看中了他,将他带在身边。此后又推举他为宁朔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