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喀伯克率五千准噶尔军赶到了费尔干纳,与伊斯玛业勒的两万黑山派军队会合后,连续攻克乌恰和喀什,逼近莎车城。
生死攸关,白山派团结在小汗王拉提夫的大旗下,他率着伊达雅图勒、西日阿洪诸将率三万白山派军队,抵达了莎车西北部的养泥城儿。当然,十二岁的他只是名义上的统帅,真正的主帅是伊达雅图勒。
决战在养泥城儿打响。
仗一开打,厄尔喀伯克便率五千准噶尔军直取伊达雅图勒的中军,他要血洗被狼狈赶出莎车之耻。伊斯玛业勒则率阿济汗、阿卜达拉赫、基亚斯伯克诸部追随掩杀。
伊达雅图勒是个擅长演说的政治家,并不太会打仗。无妨,有作战像狮子一样勇敢的西日阿洪,率八百骑兵迎上厄尔喀伯克。
他本是山区部落的异密,部下皆同族,十分团结,因为在山区谋生,经常要对付猛兽,亦十分剽悍。这八百精骑有效地拖缓了准噶尔人的攻势,后面如潮的白山派精兵涌至,厄尔喀伯克的骑兵居然落了下风。
“舍身护救,有死无生!”
左翼的黑山派和卓阿卜达拉赫大呼,闻此言,伊斯玛业勒激发出了勇气,披甲执刃,亲自冲锋。部下皆振奋,奋力冲杀,迅速攻破了白山派左翼,往其中军贯穿而去。
敌人越来越近,喊杀声近在咫尺,几枝羽箭擦着头皮而过。“大政治家”伊达雅图勒忽然胆怯了,拨马往阵后移动。
他的将旗一后移,军心大乱,白山派诸军纷纷后撤,很快,撤退就变成了崩溃,乱军四散而逃,逃得慢的,被呼啸而来的追兵赶上,便吃一刀。
阿提拉汗逃得慢,十二岁的少年,没经历过战阵,马术和武艺皆一般,此时已经脸色煞白,努力地挥鞭驭马,追兵却越来越近。
“呼!”
黑山派异密基亚斯伯克的铁叉射至,这铁叉原是猎人刺野猪用的,又尖又锐,只一刺,就将小汗王阿提拉刺了个透心凉。
准噶尔人和黑山派的联军进入了莎车城,准噶尔的大将厄尔喀伯克很得意,“如何?本帅又回来了!”
入城当夜,伊斯玛业勒发布了军令,“叶尔羌,叶尔羌人之叶尔羌。全军披甲,攻击准噶尔人的军营”。
听了此令,诸将先是一楞,接着精神大振。这些日子,准噶尔人在叶尔羌的领土上横行霸道,早已犯了众怒。
仅仅一夜,盟友便变成了仇敌。饶是厄尔喀伯克见多识广,也没料到此节。
“亚夏”,“亚夏”,“亚夏”
叶尔羌勇士点燃了复仇之火,无数准噶尔勇士在睡梦中被割了脑袋。
“驾~驾~驾~”
厄尔喀伯克匆忙上马奔逃,忙乱间,连甲都没披。
弃军而逃,一路狂奔,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叶尔羌农庄。下马,想寻点吃食。
“看,那有一个准噶尔鞑子!杀鞑子报仇啊!”
农庄的百姓蜂拥而至,锄头、木棒雨点般向厄尔喀伯克身上落去,须臾便打成了一滩肉泥。
堂堂准噶尔大将,死于农夫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