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甜饼

繁体版 简体版
一个小甜饼 > 热血热土 > 第123章 处决!

第123章 处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秘书长、特工总部副主任,76号是他的名片,死于其中无数的抗日志士之血写就了他的成绩单。

在日占区,只要提到76号,人人都恐惧。

李士群年纪虽轻,但心狠手辣,精于权谋,先是排挤了丁默邨,把76号这个特工魔窟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还嫌不够,他想要地盘来扩充自己的势力。

江苏自然是最佳选择,富庶丰饶,而且全境都在日军控制下,安全性有足够的保障。

高冠吾这张请鬼报告公布后,李士群是最敢兴趣,最终汪精卫同意让他负责清乡,于是许多76号的特务便摇身一变,胸口挂着“清乡委员会”的证章,沫猴而冠,开始进入乡村“指导工作”。

这些人那又什么真本事,靠的无非是滥杀,杀得多了,总能蒙到几个共党可以去邀功的。

至于把杀打成共党分子,则完全看他们的心情了。

在大团已经有好几个伪军因为坚持按照“清乡”守则的规定,“无论何人出入关卡必须出示证件”,要求清乡大员亮证,当时这些人倒也笑呵呵的出示了工作证,可当晚,这伪军就被从被窝里带走,拖到清乡办公室,从此就再也没出来。

三两次一弄,伪军也都学乖了,看到胸前的“清乡委员会”徽章也就默许了,非但不要看证件,还远远的就冲着鞠躬。

今天镇上身穿马裤呢的长衫,带着大英帽,胸口挂着徽章的清乡大员,进出似乎有些频繁,而且不乏陌生面孔,伪军也不敢问,反正鞠躬就是。

这其中有不少是祝为民武工队冒充的,那些徽章倒也简单,新四军之前的缴获,在他下山时给了一批,没想到这玩意竟然如此好使唤。

分散进镇之后,他们立刻到林志杰的宅院里隐蔽起来。

另一个编外人员叫张贤正,他是王静斋留下的暗子之一,原本也是要投五支队的,但王静斋经过种种考虑没有接受他入伍,反而是关照他和五支队来开距离,但私下里一直有来往。

张贤正的公开身份挺有派头,周围十里八乡知名的“银匠店小开”,他从下生长在大团,不但熟悉地形,他的身份对于行动而言也是重要的掩护部分。

这次祝为民也是下血本了,因为行动后,张贤正的身份肯定会暴露,所以也做好了让他撤离的打算,送他去浙东先接受一段时间的组织培训再说。

大团依水而建,市河从镇中蜿蜒而过,将镇氛围南北两部分。

河东岸的街被称为上塘,河西称下塘。

上塘是主街,南北走向。

鬼子一个司令部在下塘的南市梢,当地人称为“南部队”

刘铁城的部队驻扎在镇北,被称为“北部队”。

东西有河道隔开,南北各有军队,这个地理环境实在是恶劣的可以,南北部队的战斗力都不差的。

魏洪生的家住在上塘中街的闹市区。

所以采取行动必须做到隐蔽快速,神不知鬼不觉的在中间突破,还不能惊动南北两头,只能智取,而且必须是非常巧妙的智取。

当所有人在林志杰家里集合后,行动正式打响。

林志杰作为本地熟面孔,充分发挥其作用,他没在家里,而是在魏洪生家对面的水果店里……一个下午苹果生梨吃了好几个……

这年头的水果店多是小本经营,人民生活水平也不高,买水果不论斤而论个……

很少有人买三斤苹果放在家里慢慢吃,尤其在大团这种店铺密布的大镇上,正确的做法是,想吃水果了,大可慢慢踱步到街上,找家水果店或者水果摊坐下,慢慢挑个看起来好吃的……比如印度青蕉或者花旗橙子,付钱后店小二自然会帮你削皮切片,慢慢吃就行了。

上海滩响当当的杜老板,当年就是十六铺水果行出身,特别擅长削水果皮,哪怕在江湖上有了字号后,依然会被人背地里称作“莱阳梨”……

林志杰在水果店一坐就是一下午,倒也属正常,他家里经商,颇有点钱,他的那点纨绔气,镇上人也都清楚。

他就这样,一边吃一边死死盯着魏洪生的宅子。

当天下午四点多,魏洪生进家门后,林志杰似乎是吃累了,离开水果店的凳子,站在街上,摸出块白色的手帕不停的擦嘴,这被躲在林宅二楼负责汪峰的方忠看得一清二楚。

他立刻让瞿飞向祝为民汇报:“魏洪生回家了!”

于此同时,朱志英和冯有福则在下塘南北出作为流动哨负责警戒。

到了晚上七点,眼看魏洪生家里一片太平,林志杰也没有再发信号,祝为民一点头,“走!”

徐发树留在林宅看门,他带着其他人依然是一身清乡委员会大员的打扮,直奔魏宅!

到了门口,张生宝上去就拍门。

门房开门后,见他们这副打扮,不敢怠慢,连忙往里面引。

“谁啊,大晚上的!”说话的却是个年轻女子的声音。

见祝为民等人不解,门房连忙解释:“这是魏老爷的五姨太,平时最得宠,现在算是半个管家,老爷不在都听她的,老爷在我们听老爷的,但老爷还是听她的。”

祝为民心里有底,见五姨太出来后,他也不客气,大喇喇的用客帮(外地口音)说道:“我们是清乡委员会的办事人员,找魏镇长”(当伪政府成立后,各级维持会变转变成了各级伪行政机构,魏维持会长也成了魏镇长。)

五姨太见这群人,衣着考究,脸上神情倨傲,再听到自报清乡委员会的家门,立刻不敢怠慢,将魏洪生叫出来。

魏洪生年过五旬,瘦小枯干,天气不算太冷,他却已经穿上棉袍,头上顶个瓜皮帽,嘴角两撇鼠须,这卖相和他的灵魂倒是相得益彰。

祝为民凑过去轻声道“北面的刘团长请你去一趟,他在棉总会等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