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风抓鱼很有经验。
但他有个习惯,喜欢单独一个人抓。
一来是;他的性格比较内向。
二来是;人多的时候一起抓,鱼都给吓跑了。
即便没被吓跑,也会大大提高警觉性。
这样,在抓它们的时候,难度系数会大大的增加。
……
春天的日照虽然没有冬天那么短暂,但到了下午五点钟的这个时候,离夜幕降临也不会太长时间。
而且,随着太阳渐渐西沉,气温也急剧下降。
因此,水温也变得冷凉起来。
抓到这个时候,杨风的收获也不小了。
差不多抓了大半桶。
除了一条老泥鳅之外,其它的全部是鲫鱼。
(这个季节,田野中主要是以鲫鱼为主,别的鱼类非常少。)
每一条鲫鱼都有巴掌那么大。
最小的也有三个手指头那么宽。
因此,这大半桶鲫鱼,重达十几斤。
真可谓是满载而归。
在抓鱼这一方面,不是吹牛的,杨风从小就很牛叉,在下山村的同龄人之间,他排名前三之内。
最起码也是个‘探花’级别。
怎么说呢,不管是抓鱼,还是抓泥鳅黄鳝,或是夏天钓田鸡,杨风的技术都没得二话说。
院子里的老人都说杨风这伢子‘向鱼’。(湘西的土话,意思就是跟鱼有缘分)
当然,杨风抓鱼之所以这么厉害,跟他的努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小时候,除了喜欢画画之外,他还喜欢发心思,琢磨着怎么抓鱼抓泥鳅黄鳝。
所以,爱因斯坦说得没错:天才,只有百分之一的是灵感,另外百分之九十九的是汗水。
是啊,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先人们发明出来的这些成语,可绝不是信口开河的。
是有大量的事实依据的。
……
有这么大的收获,杨风也心满意足了。
他找了一处水质比较干净一点的小水坑,将手上的泥巴洗了洗。
然后,提着桶,顺着田埂,往杨家院子的方向走去。
刚走到村里的时候,家里的那条大黑狗,就屁颠屁颠的跑来了。
这条大黑狗本来正在和小白狗调情,可不知怎么的,就瞅见了这位小主人。
然后,就摇着尾巴,屁颠屁颠的跑来。
大黑狗的心情似乎很好,它一边摇着尾巴,一边哈着嘴巴,走路一扭一扭,样子十分欢乐。
它走到杨风面前时,准备扑到杨风身上。
还好,杨风早有准备。
在大黑狗还没有扑的时候,就赶紧喝令;“小黑,别乱扑,我刚洗完手。”
这条大黑狗很灵性,似乎能够听懂这位小主人的话。
一见小主人这样说,它赶紧不扑了,而是哈着嘴,摇着尾巴,跑到杨风后面,然后,伸着脖子,朝杨风手里提的桶子里看去。
这倒不用担心。
狗不是猫,它不会对鱼感兴趣的。
如果是只猫,或者自己提的桶子里不是鱼,而是骨头,那杨风倒要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