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甜饼

繁体版 简体版
一个小甜饼 > 东乡血脉 >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关中血战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关中血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回回人在东府大荔县的八女井、羌白镇、王阁村和渭南的仓头镇起义。从前,这里的回汉相处还算融洽,然而没有几天的时间,回汉的村庄全部被焚毁了。 </p>

渭北的汉人团练率先向本村的回回老百姓开刀。马启示潜藏的渭南一带回回人率先向汉人的团练发起了攻击。随后,两个民族的老百姓都卷入到民族自救的血战中。 </p>

陕西回回起义由此爆发 </p>

战火随即蔓延到华州、华阴等州县和西安府的临潼、三原、高陵、泾阳和咸阳等县。回回起义的队伍迅速扩充到了5万多人。 </p>

面对声势浩大的回回起义,陕西巡抚瑛棨等文武官员惊恐万状,谋划围剿却一时无兵,只得暂行安抚。为了安抚回回起义人员,他竟然派遣退休回到陕西老家的前任朝廷大员张芾去劝说。 </p>

张芾接受慈禧太后的命令前往临潼。 </p>

有人提醒他道:“回回人的饭可以吃,回回人的话千万不可信。你老人家可要多带些人啊。” </p>

张芾自以为威望很高,而且又是去劝和,应该没有什么危险,于是只带了临潼知县等几个随从。 </p>

马启示在临潼和张芾展开了谈判。 </p>

张芾一坐到谈判桌边便要求起义军交出任武和赫明堂。 </p>

马启示本来对朝廷派个退休的老头敷衍了事很不满意,如今他居然一张口就索要起义军的领袖。 </p>

马启示一怒之下将张芾和随从全部砍头了。 </p>

朝廷安抚起义军的计谋由此破产了。 </p>

17日至25日,马启示率领愤怒的起义军围攻同州城,但是,连续9个昼夜都没有成功,只好向关中的西部撤退。 </p>

29日,起义军兵临西安城下。双方在西安城郊进行了激烈的械斗。起义军攻占了城西的金胜寺,歼灭大批民兵武装,将西安城团团围住。 </p>

困守西安的陕西提督孔广顺和3000余名清军更加孤立了。 </p>

起义的烽火迅速燃遍了800里关中秦川。起义队伍发展到了20万余人,严重威胁到大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 </p>

朝廷急忙命令直隶提督成明率领精锐部队驰援陕西。 </p>

成明率领的5000多士兵和河南的民兵在洛水南岸被起义军打败了。 </p>

朝廷又命令钦差大臣胜保率军入陕。 </p>

胜保集合4万余士兵和民兵,在苏家沟与起义军展开了大战。清军兵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p>

与此同时,马启示乘胜保的军队在西安集中、东部兵力空虚之机,率领起义军在同州一带发动攻势,生擒了署潼关协副将哈连升,夺取了清军的营地和军械,进逼澄城、合阳、朝邑等地。 </p>

西府的凤翔、岐山、宝鸡三县过去有“回回36坊”之称。这里的回回人积极响应东府的回回起义,围困凤翔城长达16个月之久。 </p>

回回起义军自东向西席卷了整个关中平原,声势浩大,人数很快发展到了30多万人。 </p>

朝廷以连战皆败的罪名将胜保革职,改授常胜将军、达斡尔人多隆阿为钦差大臣,督办陕西的军务。 </p>

多隆阿到达以后,陕西的清军才开始转败为胜。 </p>

1863年2月,多隆阿会同胜保等部共2万余人,对起义军的重要据点发动了进攻。 </p>

起义军以游击战法不断袭击敌人,派出骑兵截击清军的粮饷运输线。 </p>

多隆阿一边筹措粮饷,一边派人到王阁村招抚,成功地实行了离间计,造成了起义军内部的矛盾激化,投降派和抵抗派开始相互攻杀。 </p>

多隆阿乘机突袭起义军,一举攻占了重要据点王阁村和羌白镇,下令把两个村的回回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 </p>

5月19日,多隆阿攻占了另一个主要据点仓头镇。 </p>

同州地区的回回起义军被迫向西部转移,集中在泾阳、高陵和咸阳一带,与西安地区的起义军并肩战斗。 </p>

这时,太平军扶王陈得才从湖北再度入陕。云南回回人蓝朝柱率领的起义军余部也在洋县一带活动。 </p>

清军顾此失彼。 </p>

马启示率领起义军乘机加紧围攻西安。 </p>

甘肃提督马德昭和陕西提督孔广顺率领7000多官兵困守在西安,不敢出城迎战。 </p>

多隆阿到达西安,再次实施招抚的伎俩,诱使部分起义军投降,打破了起义军对西安的封锁。 </p>

10月初,多隆阿向起义军发起了总攻,很快攻占了高陵县城。随后,他分别派遣陕西提督雷正绾和总兵曹克忠一起共守咸阳,截断起义军的西退之路。他亲自率领主力清军,分两路进攻起义军在西安地区的主要基地苏家沟(今天咸阳市礼泉县)。 </p>

多隆阿利用清军的马队把起义军分割开来,各自击败,占领了苏家沟和渭城湾(今天的咸阳市渭城区)两地,然后屠杀了将近两万人的起义军。 </p>

起义军领导人马启示、白彦虎和马生彦等率领余部退到邠州、凤翔一带。 </p>

不久,清军又攻占了凤翔、邠州。 </p>

起义军被迫再次撤退,来到了甘肃东部的董志塬。 </p>

董志塬包括今天甘肃省的庆阳县、宁县和合水县的一部分,南北长87千米,东西宽36千米,面积2260平方千米,是甘肃东部面积最大而且比较平坦完整的黄土塬,海拔1200米——1450米,有13条较大的河沟呈辐辏状向塬心伸入,将塬面切割成了很多沟壑深达150米——200米的碎块。 </p>

从此,陕甘回回起义的中心从陕西转到了甘肃。 </p>

陕西的回回起义陷入了低潮。</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