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高寨小学,唐慧总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大一暑假第一次三下乡,唐慧就曾经来到过这里。
在高寨村、高寨小学的一段短暂调研、支教经历,让唐慧至今对这里念念不忘。
只不过这次唐慧来到高寨小学是作为支援西部建设的一名乡村干部为校舍的维修维护而来。
高寨小学除了地基是用到了石头、钢筋、水泥这些外,所有的教室都基本保留了过去的木质结构,历经三十多年风风雨雨的高寨小学早已变得有些破败不堪,很多木板、横梁和瓦片这些都到了需要重新维修更换的时候。
跟大一暑期三下乡来到高寨小学看到的一样,唐慧走进高寨小学的时候还是感到那么的熟悉。
唐慧沿着一条宽宽的木梯走了上去,此时教室里不时传来老师和学生们互动的声音,有的教室传来学生朗朗的读书声。
唐慧沿着教室外的走廊轻轻的、慢慢的走着,眼睛一直注视着窗户里面那些正在上课的学生。偶尔一两个学生似乎也注意到了教室外面的唐慧,眼睛时不时转过来看看。
唐慧生怕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正当唐慧经过一年级教室的时候,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原来是高寨小学的校长潘振宇正在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课。
而在前一天唐慧就给潘振宇打了电话,约好了今天要过来谈校园维修更新的事情。
唐慧停下了脚步,站在教室窗户的一旁静静的看着里面,听着校长潘振宇在讲课。
“悯,就是怜悯的意思,悯农这首诗写的是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我们的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在这样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劳动的艰辛。
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描绘出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辛苦劳动所得来的,反映出了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描绘了当时农民的艰辛。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依然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你看看我们现在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梯田里种田、割水稻,辛不辛苦啊?”
“辛苦!”教室里传来一群孩子的回应声。
“那我们要不要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收割水稻呢?”
“要!”又是传来一阵大声的回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