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曹丕一边拒绝的过程中,大臣一边都已经帮曹丕将受禅日期都定好了。
甚至许多大臣都已经开始着手修建受禅坛。
更可笑的是,从第五次劝进开始,群臣已经公开称呼曹丕为陛下。
单单看这方面,旁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曹丕如刘协一般乃是傀儡君主,连手下大臣悖逆的行为都无法阻止。
而就在众臣在向曹丕劝进的时候,刘协的禅位诏书亦如期来到了宛城中。
面对着刘协的禅位诏书,曹丕第一反应便是“谦恭”地上书辞让。
在曹丕第一次辞让之后,刘协在之后又分别下诏进行了三次禅位。
刘协的前三次禅位诏书,曹丕无一不进行辞让。
但在面对着刘协的第四封禅位诏书时,曹丕停止了辞让的行为。
“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
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看着刘协最后一封禅位诏书中的内容,曹丕知道他不能再辞让了。
于是乎,曹丕下令王驾启程前往许都。
既然不准备辞让,那就接受天命吧。
...
在许都的景福殿内,汉御史大夫张音正带领着一些甲士,看着眼前的大汉皇后曹节。
就在今日刘协召集许都中的公卿重臣,在他们面前任命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皇帝玺绶前往城外的受禅坛,代替他将皇帝的宝座禅让给曹丕。
在刘协的诏令下,张音在朝议结束之后便当即赶往了景福殿,向曹节讨要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乃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命李斯取蓝田玉用小篆雕刻而成。
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
后秦朝灭亡后,传国玉玺为刘邦所得,在得到传国玉玺后,刘邦在称帝之时将它定为皇帝的象征信物。
在大汉四百年的统治下,传国玉玺早已经成为了华夏人民心目中,代表皇权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