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曹丕亦不是不知礼数的蛮夷,所以有些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不久后一骑从宛城中出发的信使就奔入了许都。
在这名信使驶入许都之后,北方各地开始流传起祥瑞来。
延康元年四月,黄龙见于谯。
延康元年五月,饶安现白稚。
延康元年六月,石邑言凤凰集聚......
各种祥瑞不一而足,开始从各地显现。
而在这些祥瑞显现之后,在曹丕从邺城带来的那百余位大臣中,开始有人率先向曹丕劝进。
一个叫李伏的左中郎将开始向魏王曹丕上疏,借用各种典故劝进曹丕称帝。
曹丕在收到李伏的上疏之后,将李伏的上疏公布于众。
他当众向众臣强调,他是薄德之人,绝不敢有僭越之心。
但是面对着李伏的劝进大逆之举,曹丕却并没有处死他。
在曹丕释放出这个信号之后,宛城中的一众文武大臣哪里还不知道曹丕的心意。
于是第二封劝进书立马来至。
这次劝进的大臣数量一下子增多。
署名的就有侍中刘廙、辛毗、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司马懿、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一百余位。
在群臣的第二次劝谏之下,曹丕亲自撰写文章驳斥这些众臣,让他们不要侮辱自己的忠心。
曹丕文采非凡,他所写的拒绝文章情真意切,令人看了简直落泪。
而就在曹丕第二次驳斥群臣的劝进之后,更多的大臣开始联名上书曹丕称帝。
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大臣总共进行了九次劝进。
虽然曹丕对大臣的这九次劝进都进行一一拒绝,但曹丕越拒绝,劝谏曹丕称帝的大臣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