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冯去疾惊疑道:“陛下,臣斗胆,这份奏疏是出自何人之手?”
嬴政笑了笑道:“正是扶苏。”
闻言。
李斯跟冯去疾目光微异。
因为这份竹简上面的内容跟扶苏昨日说的不同。
甚至差别不小。
两人对视一眼,随即都面露苦笑。
他们到这时哪里还不明白,扶苏对他们说的恐是有所保留,甚至是刻意将一些事情夸大,用以观察他们的反应,实则扶苏内心早就清楚这些政策的利弊,也早就做出了相应的应对,只是并没有把实情对他们说出。
他们认为自己跟扶苏的见面是为了加深印象,但对扶苏而言未尝不是这样。
想到这。
两人心中也深感唏嘘。
这跟他们印象中的扶苏已判若两人。
心思之深实在令人悚然。
李斯拱手道:“前面是臣等小看殿下了,殿下考虑的很周全,并没有想直接对秦军颁发政令,而是立足于军中将领,通过对军中将领做出一定的变动,进而改变当下的军中情况,并借此来试探军中的反应,若是军中反应并不强烈,才会逐渐拓展至全军。”
“殿下大才。”
李斯忍不住称赞了一声。
这份奏疏上也写了‘入学’‘为吏’‘赐氏’,但却是提出了分批次,首先从军中将领开始,非是从将军等要职,而是底层的百将、五百主,二五百主等军职不算高,但数量却相对较多的军官出发,对这些军官提出转职。
要么直接退出军队,获得子弟入学资格。
要么转职为地方官吏。
同时。
没有氏的朝廷会予以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