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在臣看来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而且军中士卒的态度也会变得很难以琢磨。”
“臣认为实在有些冒险。”
“或许军中一些识时务的士卒能体谅朝廷的难处,但这些的士卒注定是少数,若是因此激起了军中士卒的不满,到时反倒会弄巧成拙,将原本还算稳固的军心,彻底给崩毁掉。”
“另则。”
“朝廷此举无疑也败坏了自己的威信。”
“不立信,何以让人信服?”
“就算朝廷给出了解决之策,但军中又有多少人会信服?又有多少士卒真相信朝天宫会准许他们的子弟上学,也会同意让他们去关东为吏?”
“这其实都是极大的隐患。”
“人不信不立,事无信不成。”
“朝廷通过败坏自己既有的信用,妄图让士卒去接受另一件事,这本就有些强人所难,臣对此并不是很好看。”
冯去疾也表露了自己的态度。
他跟李斯的看法一样,扶苏的观点过于理想化了。
也过于想当然了。
但治国讲求的是脚踏实地,讲究的是立足根本,仅靠一些奇思妙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只会加剧问题。
扶苏的建议固然很有新意。
却是低估了军队的接受能力以及对天下的影响。
但这两者都是不能忽略的。
而且一旦给士卒另外的选择,到时军队的士卒又会秉持怎样的看法?就算勉强挽回了军心,但若是关东发生了叛乱,朝廷又当如何去处置,最终依旧还是要靠军队。
但那时的士卒还愿意去打仗吗?
还愿意去平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