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甜饼

繁体版 简体版
一个小甜饼 > 镇抚大秦 > 第114章 陆海秦川!(求订阅)

第114章 陆海秦川!(求订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嵇恒望着水域绵延的山水长卷,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轻声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异态,东西南北,池窈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州淤之浦。”

扶苏笑着道:“我虽深在宫中,但也听过老秦人谚云:九水十八池,东西八百里。”

“这句话说的便是,关中益水之丰饶,山川之形胜。”

“我大秦之山川,也素有陆海之名。”

嵇恒微微额首。

而今的关中的确得天独厚。

跟后世水资源的匮乏是完全不同。

扶苏口中的‘九水’,也并非是虚言,而是实有九水。

即渭水、泾水、沣水、洛水、灞水、浐水、滈水、潏水、涝水。

这九水,都是带有支流的滔滔大水,若是连同支流分流在内,秦川的大小河流至少在五十几条以上,而秦国划县,也素有‘县各有山有水’之说,这也足见眼下秦川合流湖泊之均衡丰盛。

至于十八池,则是分布在八百里秦川的十八片大小湖泊。

益水丰厚,沃野可耕,被山带河,兵戈难侵。

这便是秦川。

也是自三皇五帝以来,天下公认的形胜之地。

在这片土壤上,滋生了以深厚耕稼传统为根基的创造礼制文明的周人,也滋生出半农半牧最终以农战法制文明震慑天下的秦人。

不过在上古时期,这里还洪水滔天,水患多发,浩浩怀山襄陵。

等这片水乡泽国,真正成为益水之地,还要从大禹治水,疏河入海开始,也是大禹治水后,秦川的水系才开始平缓下来,百川归河,河入大海,过往没有出路,横冲直撞的盲流大水,彻底不见。

而经过周人及秦人的治理。

眼下秦川水患大减,航道通畅,沃野可耕之地大增,这才有了眼下大河流域,井田铺排,城池多建,村畴连绵的盛景。

也才因此成为华夏文明的生发凝聚之地。

治水也因此刻进了华夏骨子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