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萍今天就要返回河元。
谭丰振上周去了一趟河元,蒋文萍本周又来到商都,双方几次磋商,‘美丽河元’征文活动的细节也彻底定下。
基本框架是,河元市与《青旭》联名,征文时间是1995年的9月15日到10月15日,持续一个月。
中间恰好国庆,也算是一次献礼。
同时,《青旭》杂志还将赞助这次活动5000元,河元市政府也会划拨一笔经费。
征文结束,经过评委评判,将选出30名获奖学生。获奖学生会得到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以及文章在《青旭》上发表的机会。
再就是,这次征文的评委组长由河元市里一位分管教育文化的副市长亲自挂名,而副组长,一个是谭丰振,一个是蒋文萍。
评委组员则由河元市一些优秀语文老师和《青旭》编辑部资深编辑共同组成。
苏杭依旧是‘创作指导’。
这一点,得知征文活动是某个近期让家乡颇为骄傲的少年作家一手提议,市里也就没有反对。
博艺这边,大方向上,是为苏杭当初提议的全国性征文赛事做预热,积累经验。短期目标,就是希望征集到一些好文章,乃至培养一些优秀的作家胚子。
大家聊了一会儿,蒋文萍就起身告辞。
送走副校长女士,谭丰振带着苏杭来到自己办公室,还没坐下,就语带迟疑道:“这次,我是真希望能出几篇好文章啊,苏杭,你觉得能成么?”
苏杭明白谭丰振的担忧,在他办公桌对面坐下,说道:“这个世界,任何人任何事都难免要在规则内腾挪,我们如果抛开市里,下面学校又怎么会积极配合?还有将来,要把赛事搞大,更要找诸多单位联合,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至于想要好文章,谭老师,其实不难办,给大家提供一些模板就是了。”
谭丰振其实也知道某些道理,就是有些担忧,当下听苏杭这么说,点了点头,又抓住少年最后的关键:“模板?”
苏杭道:“《数不清的流年》周末上市,我觉得,可以专门针对河元市的各所中学进行一次捐赠。呵,恰好,我那些文章,很多都是在写河元,捐赠也容易找到名头。”
苏杭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之前就已经总结过,青春文学,是有套路的。
苏杭的那些短篇,虽然有他两世为人的个人功底在其中,却也基本参照了曾经‘青春文学’的各种套路。
现在,《青旭》想要‘好文章’,这范围太大,苏杭没办法,但如果只想要好的‘青春文学’作品,还是有捷径的。
简单来说,只要把《数不清的流年》里二十多篇文章吃透,再加些自身的积累和悟性,想要成为‘青春文学’作家,并不困难。
谭丰振不知道苏杭关于‘青春文学’套路的总结,但听少年一说,也立刻恍然。
谭丰振这段时间亲自带领团队编辑审校《数不清的流年》,其中每一篇文章都仔细看过不止一遍,因此明白它们是多么出色,又多么的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