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财政也是缺钱,”陶丙立道:“说至少要我拿1000万出来,我上哪再弄1000万去?”
赵怡顿时默然。
如果不是二女儿之前带回的那些消息,为了收购化肥厂准备的3000万,显然要归市财政所有。
现在,肯定不行。
经过从商都请来的专业团队评估,果然如同二女儿提供的那些消息所说,化肥厂的情况比他们最初预料要糟糕很多,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改造,真买下,那就是一颗随时会炸的雷。
然而,想要维修改造,就必须留下那3000万。
想了想,赵怡追问:“你怎么和市里谈的?”
陶丙立道:“化肥厂给我,3000万留下,我保证未来五年至少每年上缴600万税收,不够我补上,五年时间,恰好也是3000万,市里不亏。”
赵怡正斟酌着,见丈夫又拿出一罐啤酒,随手抢过来:“太凉,别这么喝。”
陶丙立伸了下手,却是放弃。
赵怡按着手中冰凉的易拉罐,说道:“关键还是市里缺钱,既然这样,是不是可以先部分改造,挤出1000万出来?”
“你不知道情况……”陶丙立摇头:“3000万全用上,恰好改一遍。或者,碳铵和尿素两条线,我也可以放弃一条,那就只能开工一半。化肥厂有1600人啊,市里还要求我必须全部接收,到时候,你想想那场景,一半吃白饭的,厂子不亏掉裤子才怪。”
赵怡当初卖了陪嫁的首饰给丈夫做生意,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知道一些商业上的事情,却到底不多,此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想到贷款。
然而,好不容易凑齐的3000万,其中超过一半本就已经是贷款,不可能再有更多。
夫妻两个一时想不到办法,只能暂时放弃。
赵怡要去准备晚餐,离开前不忘提醒丈夫:“暖玉同学在呢,你说话也收敛一些,别让人笑话。”
“笑话?”陶丙立嗤了下:“当我这个老子瞎么?都是你,当初纵着她出国,看现在……什么毛病!”
“暖玉变成那样,还不都是因为你。”
陶丙立瞪起眼:“我怎么了?”
赵怡张了下嘴,她其实是一个传统到保守的女人,想想这些年只给丈夫生了三个女儿,甚至因此让陶家在圈子里被人嘲笑,顿时没了底气。
转身往外走,丢下一句:“你自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