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古人一向把格物致知放到哲学领域,以为只要悟道就能悟出来,其实格物致知和哲学并非是一回事。”
“许是人家后头成了大人物,就有人牵强附会的给编了这么一套出来。”
天幕下,好多人都叫无忧说的笑了起来。
无忧笑了一会儿才说:“发现没有,凡是古代有名的人物,或者帝王,或者将相,或者是什么文人墨客,那都要有一点传奇色彩,最起码也要生而不凡,要是平平常常的出生,寻寻常常的长大,你就不够格成为名人。”
“王阳明出身显赫,生而不凡。”
“当然,也有的官员想着先保住自身,毕竟宁王也是朱元璋的后人,这算是他们老朱家的事情,官员们参与进来,如果站到朝庭这边,万一宁王胜呢?可站到宁王一边,朝庭平叛成功呢?”
天幕下的人不知道她为什么发笑,被她笑的有点懵。
无忧打了个响指:“回答正确,就是王阳明。”
无忧讲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贽:阳明先生。
“好像还真是啊,那些有名的大人物出生的时候都伴有异象,谁没点异象都不好意思呢。”
“事态的发展,根本就不容许官员们多思多想,因为王守仁只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就平定叛乱。”
“可这个名字不太好,因为啥,因为他长到五岁都不会说话,可是却能记住他爷爷读过的书,要说这孩子傻不会说话吧,可他记忆力明显的很好,不像是傻子,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家子不明原因,不得着急上火的,这个时候,有一位高僧正好路过,摸着他的头说,好孩子,可惜道破。”
“正德十四年,宁王叛乱,这次叛乱可是几代宁王准备了数十年才举兵的,当时消息传至京城,朝庭大为震动。如果宁王部队顺流到达南京,占领南京城的话,就会使朝庭处于被动地位。而已经上交兵符,后中无兵的王守仁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征调各处军队出兵勤王。”
“这是咋回事呢?是不是王守仁真是天神送的神子?”
“这次叛乱,王守仁打出了名头,打出了威风,正德帝也能找借口出京玩,还能过一回抓叛贼的瘾,倒霉的只有宁王一个人,被抓了一回,还要再被抓一回,折辱一次不行,还得来个回锅肉,也不知道宁王心里是怎么想的。”
宁王:……
能怎么想,想死呗。
他泪流满面,又十分不甘心,只能抱怨老天不公,竟会让他碰到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