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甜饼

繁体版 简体版
一个小甜饼 > 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 第154章 初见凌教授,王重的初衷

第154章 初见凌教授,王重的初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老师啊!”

陈金山却仍旧我行我素的喊着:“王重同志的这个建议我觉得很好嘛,既能让您和您的团队有地方研究实验,有研究的资金,这样也减轻了政府的压力,要是成功了的话,金滩村以及旁边所有的移民村还有原住民们,就能近距离的看到你们的成功,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种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的方法推行到整个玉泉营经济开发区。”

王重也补充道:“凌教授,我觉得我们想要脱贫,想要实现全面小康,乡亲们想要换个活法,想要过上好日子,这些都是应该的,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不能建立在牺牲生态的前提下。

我之所以这么斗胆,想请教授您和您的团队到我的农场里,就是想结合我们大家一起的力量,找出一个既不破坏生态,又能让乡亲们通过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的方法。”

“你有技术,我们有力气,有地方,而且乡亲们近距离看到您的研究,对您自然更信任。”

“你能这么说,说明你是真的仔细考虑过了。”凌一农愈发意外的打量着王重,有些惊讶于王重的年纪,但更加让他意外的,是王重的见识。

“党和政府这么大力的帮扶,就是想让类似于西海固这样的贫困地区,能够发展起来,但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一味发展,而是可持续的发展,如果只富了一两代人,却给子孙后代,留下无穷无尽的隐患,这样的富裕,无异于是杀鸡取卵,起不到什么作用。”

王重面色认真的点了点头,“道理我们都知道,可这事儿做起来是在太难了,就像生态破坏,老百姓们是有意想要破坏生态吗?他们也不想,他们只是想活下去,想要养活儿女,没有办法,才不得已去那么做。”

“不说其他地方,就说我们西海固,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土地沙化日趋严重,但没有办法,老百姓们做饭需要火,冬天取暖也需要火,每年地里产出的玉米秸秆和稻草只有那么一些,根本就不够用烧的,老百姓们就只能砍树,挖草,捡牛粪去烧。”

“不管是过来吊庄的移民,还是原住民,基本上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只会伺候庄稼,营务田地,卖力气干活,可你和他们说治理生态,他们根本就不懂。”

“我们这些农民,最希望的就是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谁想破坏生态?那都是为了活下去被逼无奈的!”

“这几年开发区办公室没少带着乡亲们在四周种树,但树木的生长周期太长,而且我们这里的条件恶劣,树苗种下去,成活率并不高。”

“所以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像凌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掌握着顶尖的高新技术的国家优秀人才,来带领我们,帮助我们。”

听完王重一番发自肺腑的话,凌一农感触颇深,并且意动不已。

陈金山能够被派过来挂职当副县长,当然不是为了镀金,而是真的有能力,见状立马顺水推舟的说:“教授,王重同志在过来吊庄移民的移民们,还有当地的老百姓们眼里,可是很有威望的。

这几年,他带着西海固过来吊庄的移民弄的砖窑,不仅给吊庄的移民们提供了很多岗位,连工资开的都比旁边其他同类型的岗位要高,而且还以成本价,把砖窑烧出的砖赊给移民们,带着人免费帮移民们建房子。

像王重同志这样心系百姓的企业家,是我们海吉县人们政府和玉泉营经济开发密切合作的对象呢!”

凌教授愈发诧异了,陈金山自然不会拿这些事情来糊弄他,相反,这些话既然能够从陈金山的口中说出来,那肯定是经过了一番详细的调查。

凌一农教授虽然性情秉直,但却并不代表他不懂人情世故,相反,正是因为懂人情世故,凌一农教授才不愿意在这些上面浪费时间,而是把更多时间,用在科学研究上。

不过王重确实让他意外连连:“考察和建议可以,但实验的事,我需要和我的学生们商量之后,再给你们答复。”

“而且这个事情,你们还得和扶贫办的吴主任先打好招呼,我是答应了吴主任,来这边种植菌草,种蘑菇,种草固沙,以草养菇两手抓,但主要还是种植蘑菇,防风固沙只是附带的作用。”

陈金山道:“吴主任那边我和她打过招呼了,吴主任也表态了,她很支持像王重同志这样的地方企业老板,支持凌老师的研究和实验,要是有需求的话,扶贫办那边也会尽力帮忙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没什么问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