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头看出姜雪信的不乐意。
他笑着把炮飞到刚开始不收姜雪信糖的老头帅上,“将军。”
在对面老头不可思议的眼光里,他看向姜雪信,“答对了,这两个地方,职工百分之八十都是男性。”
“行吧,谢谢各位大爷了,快回家吃饭吧,我先撤了。”
姜雪信在一众老头吐槽不讲武德的声音里离开,她决定等带姜雪川去这两个地方转转,起码卖一次手表。
回到京市,姜雪信就第一天睡了个好觉,其他时间就一直在忙。
她还想着今天回去早点睡,明天再去看地方呢,回家柱子又在家等着了,说是按姜雪信的要求挑了三个院子,让姜雪信过去看看。
得。
歇着什么歇着,歇着去看卖布料的地方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姜雪信当即跟着柱子出发。
先看距离京大最近的,就赵家胡同往西两公里,骑自行车二十一二分钟。
“这家姓王,家就在大路边上,门口路好围墙也高,六间房子,这几方面都符合你的要求,就是没有库房,不过好在院子大。”
“独生子下乡在乡下生活,他们去给带孩子,索性过去住几年,所以把房子租出来。”
一路上,柱子把家里情况给姜雪信介绍了个遍,到门口就不说了,直接过去敲门。
“王大妈,你在家吗?”
柱子的声调让姜雪信差点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这声调太统一了,全国各地哪里叫门,语言或许不同,但基本都是这个声调。
好歹姜雪信记得是在人家门口,忍住了。
王大妈很快在里面应门,并笑着打开门,“你们这么快就来了?我还以为你们得明天呢。”
柱子年纪小,王大妈看他跟看自家儿子似的,笑的那叫一个亲切。
“我这不是想着早点来,早点看完好给你个痛快话,别耽搁你跟我叔事情。”柱子嘴甜,比王宽会说话很多。
王大妈听了他的话笑的更开心了,连连邀请他们进去。
“你别看我们家门普通,那是在抗日那时候我公公建的,就是为了普通,里面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