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心想哪是为陛下分忧,分明就是为了赵珩分忧,看着渡哥儿的眼神,梁王也只能任劳任怨了,谁让自家儿子更听赵珩的话呢?
接风宴过后,玉禾到了陆宛芝房中见着两个孩子。
玉禾满是愧疚道:“姑娘,早知如此,在您生的时候,我就不该回去长安的,就该守在您的身边的,也不至于让您和承儿分开这么久。”
陆宛芝抱起小承儿道:“以殿下之计谋,就算是你在我身边也是一样的,好在如今小承儿回到我的身边了。”
玉禾叹气道:“殿下对大皇子妃当真也是一往情深,就是不知日后如何?这一次原本王爷并不想这么早来山阴的,可是长安太多人来寻他,想要助他为储君了,梁王的心思根本就不在此处。”
陆宛芝道:“梁王就没有半点心思吗?那可是九五之尊的皇位!”
玉禾淡摇着头道:“王爷觉得大皇子殿下定不是心甘情愿舍弃储君之位的,他怕惹来大皇子殿下的猜忌。”
陆宛芝握着玉禾的手道:“如此对你来说倒是一桩幸事,我倒也能放心不少了。”
玉禾羞赧地点了点头。
陆宛芝道:“再过几日,我要开一个启蒙班,教合宜念书,我想着让渡哥儿陪着合宜一起念书,可好?”
“若能得姑娘教导,那真是渡哥儿的福分了!”
陆宛芝道:“渡哥儿聪慧,教他也是我的福分。”
十月深秋,霜降一过,天已渐渐转寒了,赵珩这几日都忙着与梁王去看河道,找风水先生,又查看山阴记载河道的县志,又看了陆宛芝带来的关于治理河水的古籍,日夜都忙活着河道一事。
陆宛芝则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清澜书院,清澜书院在谢瑾的管理之下,比之长安的书院已是没有多大的差别。
原本越州城之中的千金都会顾忌着,不愿意过来清澜书院念书,可若是给合宜郡主当伴读,乃是山阴不少有头有脸人家拼了命都要送千金过来念书的。
陆宛芝从中挑选了七个姑娘家。
三个是山阴城之中的商户家的姑娘,分别是七岁的周文莹,家中是做卖布生意的,常与外邦通商,家境甚是殷实,自幼就随着爹娘做生意,还能说得几句番邦小国之话。
还有两个分别是头一个搬到沥海镇染坊去的云家的五岁小女儿云若雪,与越州官窑周家六岁之女周知娥。
余下四个都是官府千金,江南道节度使之庶孙女钱骄,江南道巡抚家的六姑娘许颖,还有一个是余姚知县之女曹萌,苏州知府之女陆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