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生就这样跟着爷爷奶奶,回老家了,他心里是非常不愿意的,可他说的话一点用都没有,爸妈连赚钱这事都忙得焦头烂额,压根不听。
他转回小镇上唯一的一所小学继续读书。老家是个小地方,小到上课的老师都是用的方言,而出生在城里的陈生生,连方言也不会讲,上课自然听不明白了。
他原本就不聪明,转学以后,因为没人管,再加上听不懂课,成绩一落千丈,爸妈在城里工作忙,倒也惦记这个儿子,时常打电话也问候父母家里情况,又问了他的成绩之后,对他一顿批评。
陈生生捧着老式座机电话,哭哭啼啼的嚷嚷着我要回家,说在这里吃不好,睡不好,也没有人陪他玩。
电话那段的父亲沉默了几秒,承诺说等大哥中考完了就接他回去。
结果大哥中考成绩非常好,考上了重点高中,是市中考状元,学校老师高兴的不行,拉了横幅庆祝,连政府那边也知道了,给了奖学金。
班主任拉着陈家父母,一直夸陈斯礼,说这孩子以后肯定有出息,名校在望。
爸妈在城里办了酒席,又欢欢喜喜的在农村又摆了一次酒席。
酒席当天特别热闹,全村的人都来庆贺,繁琐的流水席,来来往往的客人特别多,自然也没人顾得上一个小孩。
很久没见到爸妈的陈生生,看着爸妈身边穿着干净体面的哥哥,以及抱在怀中的妹妹,自己只能缩在墙边,第一次体会到了自卑的情绪。
陈生生初中还是在老家读的,他爸妈并没有实现承诺,接他回去,理由是因为大哥高中走读,妹妹还小,父母又要工作,照顾不过来。
陈生生很生气,但好在还有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因为身边就这么一个孙子,对他非常溺爱,没少给零花钱。
这时候的陈生生已经在老家混得如鱼得水了,虽然不会讲方言,但是基本的他都能听懂了,再也不会出现以前那种鸡同鸭讲的情况。
小孩子们本来就爱热闹,一来二去,他结交了很多兄弟朋友,有钱就往网吧,没钱就去河边钓鱼,上树掏鸟蛋,玩隔壁邻居家的狗。
反正就是除了读书,什么都干。
他脑子本来就不聪明,心思不用在学习上,成绩就更不行了,在老家读了几年书,读到初三,更是变本加厉,天天逃课,打架,成绩吊车尾,照这样下去,他上职高都费劲。
班主任喊家长来校商量陈生生的未来,以往都是喊爷爷去学校,爷爷奶奶溺爱他,就算被叫去学校一顿批评了,也因为他嘴甜会哄老人,也在他爸妈面前遮掩说孩子一切都好。
结果这次班主任给他爸妈打了电话,事情彻底瞒不住了。
在城里刚盘下一个铺面,做生意的两口子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老二已经变成这个德行。连忙把陈生生接回城里,花钱找关系帮他办了转学。
陈生生在老家都吊车尾,到城里读书就更不适应了。他爸妈花了大价钱,硬是给他进了师资力量还算不的一所中学,但是他基础太差,完全跟不上人家的学习进度。
他在学校次次考试垫底,被老师反复叫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