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少许,便说道:
“我随大人出海,倒是未曾往东而去。”
顿了顿又说道:“不过永乐十三年时,船队返航,经过三宝垄,突遇大风迷雾,船队散失十余艘,散佚兵士船夫数百人啊!”
说到这里,马欢一阵悲痛!
“当时船队在三宝垄周边寻找修整一个月,从所获。”
程慕安听到这里,大为吃惊,原来还有如此异闻。
那么庞大的船队,走失个把小船,很正常,可是一次失散那么多,却是少见。
若真是如此,那散失的那些人很可能向东航行,一路到达现在的澳大利亚一带。
“大人推测,他们可能去了哪里?”
程慕安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马欢叹了一口气,沉吟道:“不好确定,不过当时推测,很有可能是向东方而去。”
见程慕安听的很认真,又补充道:“其实每次出海,都会有一些船只走失。也有一些人因为身体原因染上疾病,船队为了不使其他人被传染,会给他留下充足的食物和医药,以及同乡照顾,让他们自行返航。”
“所以每次出海前后都会有船员自行返回,其中就有人曾说,他们曾顺水东去,在极东之处,遇有陆地,气候却与中土截然相反。”
程慕安听着马欢陈述,心中却早已泛起波澜,按照马欢所说,那不正是澳大利亚吗?
怪不得在澳大利亚曾发现明朝文物,原来如此。
“不过永乐十九年下西洋到达幔八萨时,三宝大人曾遣唐敬率领一支十艘船组成的船队,沿海北上。登陆时发现当地人面白毛盛,发黄蓝眼。”
“当地人信奉一种宗教,不同于我中土佛教道教。手持十字架,不修清规戒律,却执着于黄白之物。”
马欢像是在回忆,一字一句地说着。
程慕安听着马欢的叙述,回忆着学生时代百度过的郑和下西洋的经历,幔八萨就是如今非洲肯尼亚一带。
沿着肯尼亚的非洲东海岸一路往北,那不就是进入南欧了吗?白色皮肤,黄色卷毛,蓝眼睛,十字架,这不就是南欧的白人吗?十字架不就是基督教标志吗?
难道郑和下西洋也到过欧洲?
程慕安正欲详细询问,胖和尚端着一罐中药过来,十步之外,便能闻到药味。
“大人,你吩咐的药煎好了,是我亲自煎熬的,您放心,保证不会差。”
胖和尚一脸的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