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时你是我,你是你时我是我;
天缘地合巧对,缘起缘落总在薄。
苗龄看到女服务员,瘫坐在吧台里。又看到另两个服务员,把自己误认为了菩萨。知道自己说出的话,偏重了些,估计已经把三个女服务员,给吓蒙了。
也许女服务员认为,在接待室里,那两个男警官都让自成功支开了。这个世界上,除了秦警官,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人这知道这个事情。
面前这个女人,从未蒙面,她怎么会知道,自己把协议和登记信息,都交给了秦警官?
在这个世界上,就因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有人善劝,莫为善小而不为,莫为恶小而为之。就因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有人警示,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秦雅曾叮嘱女服务员:如果不想再生事端,刚才说过的话,就一个字也不要再说出去。秦雅也不一定清楚,正是自己的谨慎叮嘱,才给了苗龄感悟这个瞬间的契机。
女服务员,怎么可能想到,自己回顾秦警官说这句话的过程,就是苗龄感应到这一场景的过程。
苗龄安慰女服务员,说:“你进入接待室的瞬间,我只看到你的背影。你把材料交给警官,也是为我好。姑娘们不要害怕,真不该吓唬你们!我这里给三位姑娘赔不事了。”
女服务员看到苗龄这样真诚,对苗龄说:“姐,我看你确实是个好人。你想看材料,不打紧,交出去之前,我已经留下了复印件。”
苗龄拿到材料,顺便看了看大概。对女服务员道一声谢,给楚问递了个眼色,示意离开。
两人正要转身,从门口走来一个女警官。
女服务说:“这就是秦警官,材料只有她自己知道。姐,那两个姐姐的事,直接和她说!她是个好人。”
楚问和苗龄相互对视,心里有了主意。
秦警官走近吧台。
楚问礼貌而又客气的说道:“警官,昨晚,这里发生了命案,您是否了解?”
秦雅从楚问这问话中,已经听到弦外有音,正在疑惑。
女服务员却搭上了话茬:“那两位姐姐的事,秦姐不知道!”
秦雅问女服务员:“那两位姐姐,有什么事呀?”
楚问对秦雅说:“警官,案情重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