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孙兰峰军长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
"这不摆明了欺我国军无人么?"
于是,双方各执一词,各有说法,不欢而散。
天津城内外,敌我双方态势日趋明显。
"拿下天津,还是很有把握的。"
这句是刘亚楼总参谋长向中央军委递交天津战役计划书中的原话。
刘亚楼的信心,一方面来自于34万人对13万人的兵力优势,
也来源于天津国军的机械与呆滞。
攻打天津的四野出动的火炮达到1500门。
75毫米以上囗径的火炮就有538门。而且解放军炮弹非常充分,
总攻前的炮火准备就持续了整整40分钟!蒋军苦心经营的天津城防工事,
几乎被猛烈的炮火一扫而空。
"如果守军还想打巷战,估计也不会超过三十个小时。"
这又是刘亚楼战前向中央军委汇报的原话。
而北平的傅作义却不这么认为。
防守天津的国军部队,毕竟有13万之多。
天津警备司令部长官陈长捷,抗战中也曾参加平型关、南口等战役,
一向被誉为"长胜将军"。
陈长捷对蒋家王朝十分忠诚,对他的顶头上司傅作义更是死心塌地,
他声称绝不像东北郑洞国、曾泽生等人不战而降,
将效法苏联朱可夫死守斯大林格勒的精神,在天津逐屋抵抗,寸土必争。
为此,陈长捷实施了"百日天津保卫战"计划,
他在天津外围坚壁清野。修筑了上千个碉堡,加固了环绕城区上百公里的环形工事,
城外埋设了上万个**。同时,城内也做好了巷战准备,
依托大型建筑,构筑大量街头防御设施。
并且在城中还进行了大搜捕活动,企图彻底破坏我地下党的组织活动。
蒋总裁到天津视察守备情况,对陈长捷旺盛的斗志和缜密的战备十分赞赏。
正因为如此,傅作义才想看一看。四野的实力到底如何?
自己在有可能到来的谈判中将出什么牌为上策?
—— —— —— —— 华丽的分割线 —— —— —— ——
赵胜利团长双目紧盯着地图上的红色箭头。一路向东。
箭头尽处就是天津卫著名的金汤桥。
金汤桥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由13条木船联缀而成,桥面铺设活动木板。
初名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清雍正八年(1730年),
由青州分司孟衍周详请盐院郑禅宝营造,故又称孟公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