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那个“先进集体”让带队老师开了窍,麻苏月回来时,带队老师正召集了几个班长开会,会议的主题便是要不要分成小组。
最后,八个班长,七个同意,小组制迅速得以实行。
至下午时便配合的十分默契,流水作业,各司其职,相互帮助,速度快了三倍不止,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不知不觉,火红的太阳少了热度,又完全滑到了棋盘山下,天幕黯淡,远处的树木成了朦胧的帷幔,也看不见了江水那曲线般优美的倩影。
匆匆吃过晚饭,有些微的凉风拂过,众人才觉大汗淋漓、浑身刺痒。
男生吆喝了一同去溪沟里洗澡,
女生只能打了水在帐篷里擦洗,不点灯,摸黑擦,谁也别想看见谁。
现在就看出了麻苏月这种短发的好处了,在别人还在琢磨着怎么出去换盆水的时候,她已经悄没声儿的洗干净澡又换了身衣服,黑色,肥大的那种。
然后趁黑悄悄溜出去,至外头的大树后站了一会儿,没听到什么动静和议论,便转身沿着白天看好的小路往林子那头潜行。
边走边往外摸东西,
吃的:几个窝头;
用的:纱布、清创药、消炎药,
也就这些了,有需要再见机行事。
主要他们来时的行礼简陋,每人都是一个凉席,一个被单,再加一盆一碗,及两件衣服,不好作弊。
月亮藏在树梢外头,林子里很黑,黑的几乎伸手不见五指,不敢打手电,麻苏月祭出了她许久未用的金箍棒探路,五分钟的路走了十分钟。
恍惚间,茅屋处现出亮光,打着圈儿晃动的亮光——
麻洵在等她!
麻苏月快跑几步过去。
“不是不让你来!”麻洵低声训人,很有个大哥的样子。
“你晃悠油灯不是在等我?”
“我怕你真来——”
麻洵举起用墨水瓶自制的麻油小灯,在她脸上身上照,确定人事,又左右听没动静,把人让进茅屋。
说是茅屋不如说是草披子,就农村里看瓜看水时搭的那种草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