姌姀“腾”从炕沿上跳到了地上,身体差点摔倒,急忙扶住炕沿,瞪圆了眼睛,语气焦灼:“世道这么乱,她去河北做什么?一个女孩子,路上不安全,你怎么不拦着她?”
孟数低下了头,他心里何尝不牵挂他爱人的安危?妻子是他的同学,也是战友,同为抗日地下工作者,他们身上肩负着抗日救国的光荣使命,本想让她跟着他回赵庄,只因为河北那边出现了叛徒,好多同志被俘,印刷社被鬼子炸了,一些意志不坚强的胆小鬼脱离了组织。
要想揭露日寇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印刷社必须重新办起来,经过上级领导研究,选择了能写会画的孟数去河北,协助那边同志完成任务,可是,孟数刚与蟠龙山抗日游击队接上头,赵庄的工作刚刚有点眉目,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妻子雨妍自告奋勇,请缨代替他去河北,上级领导迅速开会磋议,大会上大家同意了雨妍的请求,孟数没来得及去青岛见见妻子,两人没来得及告别,各奔东西。
孟数沉默不语,他心里忐忑不安,雨妍怀有身孕,跑那么远的路,不知她能不能吃得消?
姌姀大概其猜测到了她的话戳中了儿子的心思,这么多年,她隐隐感觉到儿子在做什么,孩子做的事情让她提心吊胆。
“唉,俺老了,喜欢絮叨,你们做什么俺不管,只要好好照顾自己,有事多与你父亲商量,他不是不明事理的人。还有,俺只有你这个孩子,你有文化,能识文断字,肚子里还要多长点心眼……眼下娘身体不好,你万一有个闪腰岔气,你让你娘怎么活啊?”
孟数用拳头揉揉鼻子,忍住眼泪,点点头。
“数呀,记住娘的话,鬼子恶不作,没长人心,比恶狼狠,遇事别发急,沉住气,前思思后想想,不要小瞧你爹,他花花肠子多,八面圆通,心眼也不少,他的难言之隐藏在内心深处,他不说,俺不问,问了俺帮不了他,你们的事情也一样,但,你可以与你爹说说,他不糊涂,明白是非、曲直、邪正、为人处事有他的底线和判断,值得信任。”
“是,这点上俺佩服俺爹,娘,您的话孩儿记在心里了,俺匆匆赶回家,就是想与俺爹商量商量把粮食运往蟠龙山的事情。”孟数不想骗他母亲,他知道母亲心里有爱国情怀,“娘,您别害怕,别担心,俺会小心的。”
姌姀张大了嘴巴,她知道蟠龙山驻扎着抗日游击队,那儿山高天冷,断了粮,那不是要命吗?
姌姀今年不到四十岁,比孟正望小七岁,是孟正望在青岛工作时认识的女子,也是孟正望喜欢的女人,为人善良,更知书达理,光风霁月。孟数的长相和性格随了他的母亲,说话一团和气,不急不躁,做人处事喜欢换位思考,店里伙计因为工作原因出现差池,他尽量去了解别人的难处,而不是先去责怪,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他的处事方式方法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商户愿意与孟家做生意,伙计也死心塌地维护着孟家的买卖,他们都知道,只有主家赚钱,他们的饭碗端得牢靠。
这个时候孟正望的脚步迈过了影壁墙,一只脚落在石基路上,抬头看到妻子屋里人影绰绰,他想去见见儿子和妻子,儿子这个时候回家定是有要事与他商量,恍若间,丫鬟兰姐的身影在前面屋山墙角闪过,他陡然停下了脚步,不动声色地喊了一声余福:“他余伯,麻烦你告诉大太太,俺不去她屋了,大少爷回来了,让他们娘俩多聊聊,你去火房说一声,让黄师傅再多准备一个人的饭……”
“是,老爷,俺知道,老爷,您是不是还有什么话忘了交代?您说,俺听着呢。”
孟正望往后退了一步,瞅着低头垂目的余福,念叨着:“把家里打扫干净,明天小少爷的媳妇搬过来与咱们一起住,问问大太太需要筹办什么,让黄师傅去街上买回来,不要让她们女人出门,正月十五的灯笼做好了,在铺子里放着呢,俺待会让拴柱取回家,明天早上您早早挂墙上。”
“是,老爷。”余福垂着双手,规规矩矩站着,直到孟正望脚步跨进长廊,他也没有抬头。孟老爷对他两口子很信任,没有把他们当外人,并且有事也不瞒着他,他却不能把二太太的不是告诉老爷,他心里惭愧。
伺候二太太的丫鬟兰姐从后山墙旁窜出来,踮着脚跑到孟正望跟前,双手扣腹,低头禀报:“老爷,二太太身子不舒服,今天郎中来过了,俺给她熬了药,她不吃……”
孟正望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是二太太一贯伎俩,“好,俺去看看她,你前面带路。”
陶秀梅今年三十多岁,长得不丑,走路扭腰晃腚,骨软筋酥,姿态百媚。她是威县人氏,上过几年学,嫁给孟正望是巧合,她的哥哥是孟正望的学长,他们曾经在南方一起参加了同盟会,武昌起义牺牲,她哥哥临死之前告诉孟正望,他最不放心的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他说,他母亲死了后是二娘把他养大,二娘卧床生病时拜托他照顾妹妹,面对着气息奄奄的二娘,他承诺以后定会尽心帮衬妹妹,没想到他一走就是十几年,家里现在是什么情况茫然知。
二十年前孟正望加入了国民党,留在了南方,以做生意为掩护做地下工作,后来被派遣到青岛,并且娶妻。十几年前他被调回了威县赵庄,回到威县后他去了陶家,见到了二十多岁没有出阁的陶秀梅,他本想留下一些钱就离开,没成想,陶秀梅被成熟稳重的孟正望吸引,她直接跑到孟正望面前告诉他,她要嫁给他。
孟正望大陶秀梅十几岁,何况家里有妻儿,当场拒绝,陶秀梅哭哭啼啼说自从她父亲死了后,受尽陶家人欺负,现在她日盼夜想的哥哥也死了,她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活着还不如死了好。孟正望可怜陶秀梅依靠,只好同意了,把她带回了赵庄孟家。
姌姀身体不好,给孟正望生下一个儿子后迟迟没有开怀,她曾多次在丈夫耳边念叨让他纳妾,都被孟正望拒绝了。冷不防见丈夫带回家年轻漂亮的陶秀梅,她很是喜爱,第二天她张罗下人收拾中院,让家丁给亲朋好友下喜帖,给丈夫和陶秀梅操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
陶秀梅嫁到孟家很争气,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怡澜,第三年生下孟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