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怎么,他真把自己当圣人了不成。”
嘉靖知道这是一个好官员,是一个值得宣扬的好官员,但是,仙人不也说了嘛,他对我大明王朝并无实用。
就算朕推他至首辅之位,怕他只会骂朕骂得更狠。
一个不懂得变通的人,是无法在官场上行走的,朕给他权力,他也无法只会凭着一根筋的想法去推行。
其他大臣必定不满,到时候一封封弹劾的奏折就会递上来,朕是听还是不听呢?
海老太太很满意,海瑞的父亲走得早,是她一人将海瑞拉扯长大。
这些道理都是她教给海瑞的,天幕能这么说,说明海瑞做得很好,不似其他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员,她的儿子才真正做到了为百姓谋福祉。
【不管其他的大臣如何看待海瑞,天底下的百姓是十分爱戴海瑞的。他去世后,南京人民奔走相告。出丧那天,不少店铺自发停止营业以示哀悼,普通民众纷纷前往参加送葬,送丧之人白衣白冠,哀声不绝于道,延绵逶迤的队伍竟长达100多里。】
【朝廷也顺应民意,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后世人们还将海瑞封为门神,他的画像被张贴在家家户户的房门上,这个曾存活于俗世间的凡人,一跃成为了百姓心里的神,用他不死的精神,保佑着千秋万代。】
“嚯!居然还成门神了!”
这个海瑞居然这么受百姓爱戴,嘉靖有些许迷惘。
不行!再读一遍奏疏!
还是得让他下一次大狱,不然不足以平朕心头之愤。
海瑞心中有些宽慰,原来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是有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什么“太子太保”、“忠介”的都是虚名,他活着的时候都不在意这些,更何况死后。
他只希望朝廷能够按照他的建议去改进,只愿世上再无贪官污吏。
海老太太虽然没有说些什么,但瞧得出来,她心情不错。
一张紧绷的脸上总算是展现出了一点笑意。
【海瑞的性格无论是放到职场中还是生活上都是难得一见的存在,而他家庭中的悲剧也正是由于他的性格。究其根本,还是得从他的母亲讲起,我就在此简称海母了。】
【海瑞的父亲早逝,海母和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她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到勤俭持家和培养后代上。为使海瑞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他的学业提供条件,海母以做女红为主,贴补家用,同时依靠亡夫留下来的十余祖田,过着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活。】
【海母和孟母一样,深知育儿教育的重要性,她亲自教海瑞《孝经》、《大学》、《中庸》等书。由于没有书籍,有着深厚学养功底的谢氏索性口授经书,让少年海瑞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在为海瑞挑选老师的过程中,海母又几经选择,反复比较,谨慎而严格,不敢有半点疏忽。】
海瑞听到此处,重重地给眼前的母亲磕了个头, “母亲的教诲言犹在耳,儿子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