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因赵匡胤的长子早夭,以后最有可能继承大统的便是次子赵德昭。
他在心里默默打鼓,我肯定不会把年号定位靖康的,我的子子孙孙也不准用。
但这是重点吗?
“回禀父皇,儿臣以为大宋开国之初,军事武力都尚可,其余国家尚且不敢侵犯,唯有辽国野心勃勃。但日后不知是哪个在位者贪图享乐,不理朝政,给了什么金人侵犯我国领地的机会。”
“仅仅是这样吗?”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但他脑子也是非常灵活的。
他大宋被打败,归根到底可以看出以后的军事实力,简直是弱到不值一提。
他开始逐渐怀疑“重文轻武”这个策略的正确性了。
但五代时期“立国废国均有武将”的问题,他不可能不担忧,所以他选择了一种十分温和的方式收了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的兵权。
“君弱臣强”的危害他再清楚不过,此时根基尚不稳,他不可能不把兵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但想到日后大宋被什么金兵追着打,又实在是担忧。
一时间,竟也没了对策。
“你们先下去吧。”
他也不指望这两个儿子能给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两个皇子拜了拜,退了出去,正逢赵光义前来拜见。
“微臣参见皇上。”
“光义,你来的正好。朕正忧愁呢。”
“皇上,臣也是为那靖康之变一事而来。”
赵匡胤知道他这个弟弟是有本事的,能打仗,能治下。
二人在集英殿内,就未来的亡国之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要不,趁现在找找金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