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复仇之路(11)
造反的契机不是那么好找的,最近几年,虽然不说风调雨顺,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天灾。
萧展在泉州大肆出售低价盐,开始只是闽地的盐商购买,后来天下的盐商都到泉州购买低价盐。
私盐泛滥,私盐价格低质量好,官盐价格昂贵,百姓自然都选择购买私盐。
官盐卖不出去,朝廷盐税收不上来,朝廷财政困难。皇帝要求增加赋税,所有的税收在原基础上都增加两成。
这新增的两成赋税,一成入了国库,一成入了皇帝私库。
原本增加两成赋税,百姓承受不住,一旦民怨四起,到时自然就有造反的契机了。
但这几年,没有大天灾,百姓收成都还不错,勉强有些积蓄,虽然朝廷又涨税了,但勉强还能支撑。
对平民百姓而言,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没有活路的时候,他们都不会选择造反。
后世有人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相对于人命如草芥的乱世,百姓还是更喜欢安稳的盛世。
所以在还能撑下去的时候,百姓是不会造反的。
当然这种脆弱的平衡保持不了多久,一旦遇到大一点的天灾,百姓就会承受不住。
到时民怨四起,就是造反最佳的时期。
但无论梅素素和赵振都不愿意再等下去,因为谁也不知道天灾什么时候来临。
也许还没有等到契机来临,皇帝就要死了。
梅素素和赵振都不想见皇帝死,应该说不想见到皇帝现在死。
梅素素不想让皇帝死,是因为皇帝就这样死了太便宜他了,梅素素想让皇帝在极端痛苦与悔恨中死去。
赵振不想见皇帝死,则是因为,赵振是先太子子嗣,皇帝在还是三皇子时毒杀了太子。赵振打着为父报仇的名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举起反旗造反了。
一旦皇帝死了,赵振没有寻仇的对象,那还怎么名正言顺的造反。
现在的皇帝是赵振亲叔叔,血缘关系还很近,把皇帝拉下马后,赵振也能凭着很近的血缘关系上位。而且一旦皇帝身死,新上位的君王与赵振关系就远了,赵振想要当皇帝,与宗室那边就有的拉扯了。
现在没有造反的契机,但梅素素是个没有契机,创造契机也要上的人。
皇帝喜好美色,在梅家被灭门后,朝廷那些正直、忠心的臣子都闭上了嘴,没有烦人的劝谏,皇帝这几年越发放肆,荒/淫过度的下场就是身体被掏空。
一般人身体不好就要保重身体,期望多活几年,可当今皇帝偏不,他越是身体不好他越作,也许他是想着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不如及时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