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甜饼

繁体版 简体版
一个小甜饼 > 苍灵沐歌 > 乘龙快婿

乘龙快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岑大人在闽州所行,老臣也想上表一二。”说这话的是叶修年大人,叶总督居然为了给岑沐风站台,千里迢迢从闽州赶回盛京参加大朝会。待满朝文物皆看向叶修年时,叶总督接着说道:“诸位大人可能不太了解东南沿海的民情。东南一带,海匪横行,百姓多受其扰。尤其是净海帮制得百乐散毒害东原百姓,弄得不少百姓人家因此致贫、致病。然净海帮一直以来有郑家庇佑,海防军难以除去,成为沿海多年积弊。岑大人用了挑拨离间之计,引得东南海匪最大的帮派净海帮和海权帮内斗不止。两个帮派彼此消耗,我海防军坐收渔翁之利,未伤一兵一卒就解决了东南累积的匪患,同时一并翦除了百乐散多年对东原百姓的荼毒,安定民心,可以说功德无量。”叶总督在朝中算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他这话一说出来,份量无疑是相当重的。

兵部尚书张立柏此前在易储一事中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如今朝中有传闻,雍璘侯府的迁云涤墨苑关门月余便是为了给裕桢公主疗伤,公主许是要下嫁雍璘侯府。沈时耘眼看就要接替丞相之位,沈家权势如日中天。眼下,夸赞这未来的驸马才是拍对了沈公的马屁。思索片刻,张立柏也站出来说道:“关于岑大人,臣也有事要禀。上次景王召集大朝会之时,莫怀同已带领二十万莫家军赶赴盛京并屯兵至京郊。岑大人有勇有谋,献擒贼擒王之计,在莫家军大帐之前先后斩杀景王和莫怀同,以儆效尤,顺利收服二十万莫家军,避免京城生灵涂炭。”

朝中听到岑沐风要做三公主驸马传闻的可不止张尚书一人,这大殿上几百号官员有眼力见的比比皆是。所以接下来,又冒出来不少大臣纷纷要一表岑沐风的功绩。有的大臣说虽然此前因景王之乱曾经被岑沐风投入诏狱,但是岑大人对自己礼遇有嘉,从未严刑苛责。还有的大臣其实并不了解岑沐风,又把去年大朝会上沈弘霁为岑大人表功的话又翻出来说了说并加上了一些虚头巴脑的颂扬之词。沈时耘本想在郭瑞英提出质疑之后自己亲自来为岑沐风解释,未成想自己还没开口,这大朝会都开成了岑沐风的个人表彰会,他也是有些意外。沈时耘原只以为岑沐风有勇有谋,没想到他这准女婿在朝中人缘还这么好。

岑沐风其实很不爱交际,盛京午夜的交际场子从来看不到他的身影。至于今日纷纷站出来颂扬他的这些大臣,他并不熟识。岑大人有个优点就是脑子清醒得很,不会因为一些吹捧之词便飘飘然。他知道自己不过借了沈公的势才得群臣如此称颂,只是自己年纪轻轻就在大朝会如此出风头,这难说不是一种捧杀。岑沐风想着,赶紧站出来说道:“臣亦有事请奏。”

太子:“岑爱卿请讲。”

岑沐风:“方才诸位大人愿站出来为沐风证明清白,沐风感激涕零。只不过诸位大人过誉了。在这朝堂之上,沐风幸得数次表现的机会,故而官阶得以晋升,然沐风年纪尚轻,才疏学浅,不敢揽功,更不敢居功自傲。至于方才诸位大人所说之事,皆非沐风一人之功。反间之计乃沈公所谋,沐风不过依命行事。沈公才是把控全局之人,睿智无双。查出景王叛乱的诸多实证,那是御缇司诸位弟兄们戮力同心的共同成果,沐风一人断然难以做到。而剿灭海匪,沐风不过献出雕虫小技,叶总督、叶大人以及裕桢公主殿下均功绩卓著。至于平定二十万莫家军一事,乃是太子和裕桢公主殿下,沈公、徐公等诸位大人的功劳,沐风不过有些勇气打出了最后一击。沐风所做皆不足挂齿,请各位大人莫再谬赞。”

沈时耘听过岑沐风一席话,很是得意,这岑沐风头脑清醒、进退有度,如此佳婿,还真是给沈家长脸了。

梁王虽来到京城还没几日,但是他脑子不笨,就这么听了一会大朝会,他也看出不少端倪,干脆随大流也卖给沈公一个面子。岑沐风说完,梁王问道:“禀皇兄,臣弟有一事不明。”

太子:“五弟请讲。”

梁王:“平息景王叛乱一事,这嘉奖名单中的官员皆有晋升或得赏赐,为何不见对沈公、三妹和岑大人有所奖励?”

太子:“不如先问问岑大人。本宫记得去年本宫主持的大朝会上,岑大人连升三级。虽然这番岑大人功劳不小,理应晋升,但距离上次晋升尚不足一年。所以,本宫想问问岑大人自己的意思,你想得的赏赐是加官还是赏银还是……”

岑沐风:“回太子殿下,沐风所求有两件事,但既不是要加官晋爵也不是要赏金赐银,但望殿下恩准。”

太子:“岑爱卿说说看。”

岑沐风双膝跪下道:“沐风去年北走望苍,今年南下闽州,多次蒙裕桢公主相助、相救、相惜。公主殿下倾国倾城、风华绝代、聪慧无双,沐风爱慕公主深入骨髓。沐风三生有幸亦得公主垂青。裕桢公主曾求得赐婚圣旨,已填上微臣之名。公主因景王一事身中剧毒,沐风怜惜不已,只想日夜照看。奈何男女有别,故请太子殿下准许公主与微臣尽快完婚。臣定爱惜公主生生世世,一诺千金。”

岑沐风话音刚落,勤政殿内窃窃私语之声骤起,数百名大臣们都嗅到了八卦的味道,兴奋不已。唯有淯王立于太子身侧,面若冰霜,心烦意乱。他未想到自己这几日忙着在朝中安插官员,岑沐风却抓住这个空挡打了如此漂亮的翻身仗。

岑沐风说着起身给太子呈上了一卷圣旨。太子展开圣旨看完露出微笑道:“巧了,三妹讨的也是这个赏赐。本宫自然要成全有情人,不过沈公,你的意思?”

沈时耘回道:“裕桢公主与岑大人情投意合,臣已将此事禀明圣上,已获圣上首肯。至于臣,收了雍璘侯府用迁云涤墨苑作的聘礼,自然再无反悔之说。”沈时耘如是说了,才觉得面子上比较过得去。他话音刚落,大殿上又哗然一片。拿迁云涤墨苑作聘礼,这恐怕是东原下聘的巅峰了。

太子:“那本宫更无反对之理了。即刻宣旨。”太子说罢便把圣旨递给在一旁伺候的李公公。李公公随即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裕桢公主风华绝代,才情无双,德裕万民。今公主及笄,适婚嫁之时。

闻雍璘侯独子岑沐风谦谦君子,才高德厚,仪表堂堂。与公主两情相悦,堪为绝配。

特赐婚裕桢公主与岑沐风二人,由钦天监择吉日完婚。

钦此。”

李公公宣读完圣旨,岑沐风跪谢圣恩并领旨。钦天监监正渠志青也跪下领旨道:“臣即刻去办。”

郭瑞英:“礼部当尽快着手准备裕桢公主婚典事宜。”

太子满意地点点头又问道:“岑爱卿,你所求另一事是?”

岑沐风:“臣斗胆请旨招安东南海匪。东南沿海一带海匪横行,但最大的帮派为净海帮和海权帮。净海帮原有匪徒三万人,海权帮原有两万余人。因两帮内斗,耗泻甚众,如今两帮加在一起仅有两万多人。两帮派唯一继承人已经成婚,两帮派实际已合二为一。海权帮少主白珞琛、净海帮少主夏书珣均为海防军收服两帮派海匪立下汗马功劳。此二人皆有归顺朝廷,扶帮派走正道之强烈愿望。此时正是朝廷招安的好时机。若予招安,不仅可使两万多海匪走上正途为我所用,亦能在东南沿海一带彰显圣上庇佑百姓之仁德,更能感召更多小帮小派的海匪改邪归正,做回良民,可谓百利而无一害。望殿下和诸位大人们予以考虑。”

太子:“叶总督,叶府丞,你二人何意见?”

叶修年:“岑大人所言极是。老臣深表赞同。”

叶咏音:“招安才可彻底稳定海匪帮派,一劳永逸。臣亦赞同。”

太子:“诸位爱卿?”

户部尚书季维理:“臣亦赞同招安。只是这招安所需银两甚多,从何处出?”

淯王:“无需朝廷下拨银两。裕桢公主走闽州一趟,已经把当地情况了解清楚,拟订了详细的招安方案。简要说,便是这海权帮原靠贩卖私盐起家,制盐、贩卖盐十分在行。可将郑家持有的贩卖官盐的份额交由他们经营。”

淯王解释完,群臣均表示赞同。淯王也算是对沈慕瑶有个交代。

太子:“那此事便准了。海权帮,净海帮,两帮合而为一,不若赐名宁海帮。召夏书珣、白珞琛进京,与户部尽快商定宁海帮安置方案。”

季维理:“臣遵旨。”

太子:“接下来不若讨论下对裕国公的赏赐。此次清除景王叛党,沈公居功至伟。”

沈时耘:“圣上待沈家恩重如山,老臣为朝廷效力理所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求任何赏赐。”

太子:“好一个为朝廷效力理所应当。沈公真是高风亮节,堪称众臣表率。只不过,当下朝局初定,乱像尤在,唯有沈公德高望重可坐镇丞相之位。奈何本宫多次恳求,沈公均婉拒之。恐是本宫面子不够大,不若众卿家替本宫劝劝沈国公?”婉拒之,是太子给沈时耘留了面子了。太子几次请沈时耘出任丞相时,沈公的回答明明是:打死也不当!

第一个跪下的是郭瑞英,沈时耘任了丞相他多半会升任礼部尚书了。郭瑞英跪下道:“乱局初定,恳请沈公为相,领百官效忠朝廷,匡世济民!”

众臣皆跟着跪了下来齐声道:“恳请沈公为相,领百官效忠朝廷,匡世济民!”

太子这是把沈时耘架在火上烤了,他再拒绝就是太不把朝廷当回事了。沈时耘心底叹了口气,本想告老还乡远离纷争,没成想一把年纪竟还干成了丞相,好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沈时耘亦跪下叩首道:“老臣蒙圣上、殿下厚爱,蒙众臣信赖。定不负所望,领百官,兴东原!”

大朝会毕,沈公拜相并觅得佳婿,沈时耘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双喜临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