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将军,我会把你的话汇报给元首的,至于同不同意跟贵部合作,那就不是我能够决定的了。
而且,这个过程,我需要一定的时间。”辛格勒很诚恳的对凌寒说道。
“当然没问题,辛格勒,咱们是老朋友了,我不会让老朋友难做的。
这样,你告诉你们的元首阁下,我的提议长期有效。
就算是他现在不同意跟我合作,也没关系。
如果以后的事实发展,验证了我的话,那你们还可以再次回头,来找我合作,我的谈判大门,不会向你关上。
只不过,现在是这个价格,到时候,可能就有点出入了。”
凌寒的表现,完全就是一个奸商,直接就是告诉你,你们现在同意,那还好说,要是以后吃了亏再来找我,那可别怪我凌某人坐地起价。
“那是自然,每一个时间段,商品的附加价值都是不一样的!”
作为老牌商人,辛格勒很赞成的对凌寒说道。
对于凌寒的做法,辛格勒也能够理解。
现在,等于是凌寒在向德国兜售他自己手里的情报,开价自然要低一些。
而以后,如果德国再反过头来找凌寒,那就成了德国上赶着求购了,双方的主动权变换,自然会造成价格的不对等。
而且,常年待在华夏的辛格勒,对于奇货可居这句话,那也是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的。
不说别的,辛格勒的洋行,不就是利用奇货可居的道理,从欧洲发达地区,倒腾一些华夏所紧缺的工业产品,拿到华夏,以高价卖出,从中攫取大量的利润嘛。
因此,对于凌寒的说法,辛格勒是一点抵触情绪也没有的,反而是很赞同。
最关键的是,辛格勒从刚才跟凌寒寥寥无几的对话当中,分析出一个惊人的事实,凌寒似乎对德国接下来的动作,有着非凡的洞察力。
要是说德军内部出了间谍,让凌寒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这一点,辛格勒是不相信的。
一个是凌寒没那个能力把间谍安插到德军内部,另一个,凌寒这么做,纯属出力不讨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本质上来说,德国跟华夏,是基本没有可能爆发很大的利益冲突的,凌寒不必要对德军抱敌视的态度,而且,凌寒既然把这话当面说出来了,那就证明,他对此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诉求的,只不过是想证明自己的交易价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