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第二场入了第一场没入,这种人一般就会拨府。万一这种人多的话,拨府时就录名次前边的。不过一般也不会多了去,正场能考好的人,覆试也能考好,这个浮动并不大。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选法,学政本人的主观意见在这个时候是最重要的。
有幕僚看了学政的排名,一眼就看出了和正场成绩的变化来。十名以后的年轻人都往后排了两三名左右,有的是覆试真没答好,有的覆试上升不大。
这样排也没有错,就是别的学政院试时更愿意选年轻把名次向上提一点,他东家却不喜欢。
“院试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年纪轻的要多压一压以免浮躁,太骄傲了反倒是对心性不好。我也不是故意压他们,确实是他们文章不出采。这些年轻人里,也就顾思文风和性子稳重,可惜他正场答的没有第二场顺,不然倒是可以为他破个例。”
夏学政对于顾思印象很深,提覆时,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满堂考生里性子最稳的一个,都快交卷了,还不急不慌的,比那些成年人还要坐得住。
他监考时看到顾思最后来改过草稿,正场成绩出来后知道他年龄小,猜到是他,让人找了他的草稿看过。要是没那处改动,他正场名次就还要向后两名,排到十六去。
见学政这样说了,大家一个个都点头赞同,本来就是文无第一。
“到时候把覆试排名写一份也贴出去。”夏学政吩咐。
大家自然记下应是。
等把排名写好,东西都收好,只等明天去张案。
知府这个时候过来请学政及其幕僚们去酒楼里吃饭,一场大事忙完,一个个都非常的这放松,喝酒都有劲儿了。
这个晚上,注定要让一些考生或者家长失眠了。
顾家曾祖父就是失眠人之一,顾思心里也有些急,就陪着他说话。
一聊起往事,话匣子打开,顾家曾祖父就有些收不住话,讲了很多,最后讲到了自己祖父和曾祖父身上:“咱们顾家在我曾爷那一辈其实很穷,后来不过是遇到了个好机会,发了点财,才富起来。”